第4章 風在祖母處,借力需用親(第4/4 頁)
所以張太后為了孃家能夠安穩度日也會息了這個心思,如此一來只能另想它法了,而以親王攝政,未嘗不是一條路子。越王身體不好,常年纏綿病榻,在太后看來,三個孩子之中,最先離去的怕就是這越王了,卻不想一向身體康健的宣宗皇帝走在了前面,越王身體難堪大用,那麼三子之中也就剩下襄王了,襄王也是有才能的,當年仁宗駕崩,宣宗還在南京,就是襄王監國,直到宣宗迴歸繼承大統,可以說 襄王在太后眼中那是既親且賢。
所以就將襄王金冊取了出來,以備不測。
可以說從最開始太后的心思就是親王攝政,根本就沒有廢立之心,只不過是他人多想了,不過此中種種仍有不利,要知道攝政容易,還政難;畢竟權力是最讓人上癮的東西,到時候說不準叔侄二人就要來一場刀兵相見了,這也是太后所不忍的。
再加上,剛才楊榮單獨面見,力陳太子嫡出方為國本,其他人選一概不認,搞得太后也是十分的下不來臺,無奈之下才去仁宗皇帝畫像前平心靜氣了。
而歷史上,張太后也確實在與楊榮一番交談之後,思量了幾日便支援朱祁鎮登基,但是卻提拔王振為司禮監秉筆太監,掌批紅之權;從而開啟了此後明朝兩百年司禮監太監為內相的歷史。
而張太后此為也並非無因,首先太監屬於依附者,失去皇權支撐就是一家奴爾,想要從他們手裡收回權柄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所以因為容易後世明朝的君主都喜歡放權給太監,讓太監跟逐漸勢大的文官集團爭鬥,而皇帝則高居御座,省去了很多煩惱。而司禮監秉筆批紅也成為了成例,這些都是張太后沒想到的。
不過在今日之事上,朱祁鎮的所作所為卻沒有瞞過張太后的眼睛,手段雖稚嫩,卻也頗有一番君主之風采了,這樣的表現,雖拙劣,若能悉心培養,未來未嘗不是仁宣一樣的君主,也正是朱祁鎮的這一番動作,讓張太后有了別樣的打算,這才有了今日仁宗畫像前的會面。會面之後朱祁鎮的種種行為,也讓張太后心中思量“莫不是我家神童?”
要知道古代其實非常推崇神童的,翻開史書會發現,好多關於神童的記載,所以張太后有此一濾也絕非懷疑,而是欣喜;既家有神童,自當好好調教,為皇室,為天下調教出一個仁宣一樣的皇帝,讓大明,讓百姓得到更多皇室恩澤豈不美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