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5 頁)
。古人對此也曾有過很貼切的描寫:“山陰/道上桂花初,王謝風流滿晉書。”
而若是細化到其中的陳郡謝氏,梁代的袁昂在《古今書評》中這樣稱讚過陳郡謝氏的人:“王右軍書如謝家子弟,縱復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種風氣。”霍長樂此刻只覺得此言非虛,一個門閥氏族是昌達興盛還是衰落倒退,是可以從他們的子弟的神情上看出來的。
說起來,陳郡謝氏現在還沒有開始他們的頂峰時代,因此目前名氣仍是遜於琅琊王氏。她還記得,陳郡謝氏真正的崛起,是在淝水之戰之後。這場著名的以少勝多之戰以東晉大勝結束,不僅改變了東晉的命運,更改寫了門閥氏族的篇章歷史。陳郡謝氏在這場戰役中大放異彩,謝安在後方指揮,而謝石、謝玄、謝琰則在前方領兵作戰。此戰中,謝氏一門多出功臣,此後,謝氏名聲鵲起,就此成為了東晉以及南朝的當軸士族。
此後,幾百年間,謝氏爵位蟬聯,風雲變幻,依然輝煌不倒,漸漸成為了一個歷史傳奇。在各種領域中,陳郡謝氏都都出過許多耳熟能詳的名人,比如詩人謝靈運、謝道韞,將軍謝琰、謝石,千古名相謝安……
而歷史有記載,謝家代表人物謝安曾在桓溫手下做過副將,也不難解釋為何謝家的小輩謝珺會拜桓溫為師了。恐怕,這也是為什麼她聽到王鉞肅的名字會有異樣感的原因了,天下王姓一把抓,只是不知道他是否是琅琊王氏的王。
其實,當初,霍長樂之所以那麼想來這個詩會,自然不是為了看美男子、吟詩賞月這等風月事。霍瑜目前的恩師是權臣桓溫,然而據她所知,桓溫在公元373年會失勢,屆時作為他門生的霍瑜,也一定會受到牽連。她還記得,桓溫的結局是病重至死,但實際上,卻是含憾而終,死在王謝家族手中的。歷史記載,桓溫在晚年意圖篡位,然而因為謝安的故意拖延,最終沒能黃袍加身。
在極其注重師徒關係的古代,一旦你成為了某人的門生,在外人看來,你未來的政治立場已經與你的恩師是一致的了。古往今來,因為恩師失勢而受到牽連、一蹶不振的人並不少。霍瑜屬於這個時代,所以並不能像她這樣,得知未來每一步歷史的發展軌跡。人們只道霍瑜被桓溫相中是他的福氣,只有霍長樂的冷眼穿透了千年的歷史,看到了桓溫的結局,才會知道這樣尊榮的日子,不會太長久了。所幸的是,霍瑜不是桓溫的幕僚,因此在朝中的一席之地尚可儲存,只是升遷之路怕會受阻。
不過,這些誰也不能斷定。官場猶如迷航之海,今日剛被降職,明日也許就官拜丞相。
只是,你首先得保住自己的性命。有句話叫“牆倒眾人推”,為官者一旦落難,那麼受到朝中同僚的欺辱也不是稀奇事。霍長樂希望將這件事對他們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因此,她不由想到了那個在桓溫倒下後,不斷崛起的謝氏。
其實在一開始,她的目標沒有那麼明確。她知道在東晉時期,門閥氏族的地位甚至比王室更為尊榮,她只是想結交多些文士朋友,為霍瑜和她尋找後路。
而霍長樂所不知道的是,她來這裡已經也算是達成了自己最初的一半目的。現場的文士不僅有美麗的皮相,更有著顯赫的背景——他們之中一大半都是目前東晉建康權貴的子弟。換句話說,如果未來東晉的政治沒有發生很大變動,那未來生殺決斷的權力,便會被移交到在場的人手中。
然而,無論是誰,都比不過陳郡謝氏未來的光輝。
霍長樂再把目光投向謝若璋。既然知道陳郡謝氏在未來將會是一棵撼不倒的大樹,她必會徐徐圖之。而目前最好的下手處,恐怕就是謝若璋。
這話並不是說她認為謝若璋最愚笨或是最好接近。事實上,謝若璋身邊的那個謝珺或許還更好接近,因為謝珺的脾氣和思考迴路是相對較容易摸清的。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