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4/5 頁)
蘇聯在上個世紀中葉開始和美國爭奪全球霸主,到處窮兵黷武,表面上耀武揚威,卻忽略了人民生活的改善,結果一夜之間,大廈傾倒,蘇聯不復存在。
一般而言,一個大國的崛起會漸次涉及物質、制度、民族精神和文化更新四個層面的內容。
相比於民族精神和文化更新,現代化的實現固然不易,但它仍是一個較為低層次的問題。“崛起”以後的中華民族在人類未來的長河中將獲得怎樣的地位﹖當代和後繼的中華兒女能不能像我們的祖先一樣,以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人類文明增添新的元素,作出新的貢獻﹖是否會為人類世界增添新的、不可替代的精神財富﹖
縱觀過去500多年間相繼崛起的大國,無一不是以制度性創新和文化重生為前提葡萄牙和西班牙完成了以發現新航線和新大陸為標誌的“地理大發現”,形成了以蔚藍色為基調海上開拓精神,將世界推入“全球化”;荷蘭透過建立一整套獨創性的商業契約制度,極大地促進了現代資本主義的萌芽;英國作為全球第一個完成現代化的國家,它的創新隨處可見︰英國是工業革命最早的國家,領先世界上所有國家,它的工業文化具有創新性;英國是全球第一金融資本的中心,它的商業文化具有創新性;英國擁有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海上力量 ,它的海洋和軍事文化具有創新性;英國率先建立了現代意義的議會*制度,它的政治文化具有創新性,大英帝國在200年前所奠定的西方主導下的世界基本格局至今仍未有任何根本性的改變;美國作為一個年輕的國家,經過短短的200年時間就將歐洲自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以來所形成的現代理念推向最高成就,成為當代世界的主宰,並在很大程度上操控著世界未來的走向……
而反觀歷史上那些缺乏制度創新和文化重生,一味靠軍事征服而崛起的國家,如羅馬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蒙古帝國,無一不在短暫的輝煌之後迅速衰落。
中國的崛起最終要實現民族精神的崛起和文化重生。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給中華民族留下了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開拓精神、“和為貴”的和平主張、“民為貴、君為輕”的民本思想、“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諧理念……
中國曾有過四大發明,其中造紙術、印刷術對人類文化傳播有著及其重要的意義,指南針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的“地理大發現”……
中國文化中有著及其頑強的融合和再生能力。佛教在它的發源地印度早已絕跡,但在中國卻源遠流長,至今生生不息;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在它的發源地德國和策源地蘇聯早已不復存在,但在中國卻方興未艾。中國是至今世界上少有的堅持獨立自主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國家。
中國在歷史上曾有過三次遠行:大漢時期的張騫出使西域、盛唐時期的玄奘西行、明朝時的鄭和下西洋,這一次次遠行表明了中國瞭解世界、融入世界的決心和毅力。
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中國就開始了向世界學習,歐美、日本、蘇聯都曾是中國學習的榜樣。未來,中國仍需要不懈的向世界學習。
中國崛起既需要獨立和自信,也需要虛心和好心。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現代化,人的崛起和文化重生,所有這一切構成了中國崛起的主要內容。
中國未來的崛起靠什麼﹖靠科學發展觀。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作為治國大綱,它將為中國未來的崛起提供保證。
“和諧社會”、 “可持續發展”、 “多黨合作制”、 “社會主義道路”……,中國正在以自己的自信和智慧獨立探索著和平發展的道路。作為世界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