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4/4 頁)
也分些給小孩,讓他們給家裡買些東西。我就是被選中的一個,所以,我從小就學習唱民間小調呀,撲蝴蝶呀,跑旱船,跑驢呀,我都會,這樣,在形體活動上就有了基礎。
我上小學是在五四運動以後了,學校裡已經有了一些新的文娛活動,例如,跳跳舞蹈,演《葡萄仙子》、《麻雀與小孩》、《月明之夜》等小劇目。我在學校先是被選入班上的舞蹈表演組,後來又被選入學校的業餘劇團。逢年過節或紀念會上,各個學校都要舉行表演,我都是要參加的。我化裝成女的,演過《葡萄仙子》中的仙子,連唱帶舞;也演過《麻雀與小孩》、《月明之夜》。
我在學校的表演是很受老師們喜歡的。我演過課文裡的小話劇《洪水》,演一個賣糕餅的小孩。劇情是:家裡做些糕餅,讓小孩去賣。一些逃難的人們快餓死了,小孩就從樹上下來把糕餅分給逃難的人吃。由於沒有賺到錢,回去就要捱打,這時,小孩講了幾句話,很感動人。父親那天正好在後面看我們演戲,回來後很得意地說:人家說那個小孩演得挺好,我就告訴他們,那是我的小孩演的。
我上中學時,“九一八”事變了,日本人入侵,東北淪陷。大家都怕做亡國奴,因為亡國奴的日子不好過呀,比牛馬不如。我在中學就是個積極分子,參加宣傳活動,到街頭去唱歌、表演,喚起民眾。有時自己也編寫個小活報劇,表現亡國恨什麼的,到街頭去表演。後來我們就組織了一個青年劇社,以我們學校為骨幹,吸收其他學校的人參加,到晚上集中到一塊排些小戲。例如,我們編的《亡國恨》,沒有什麼臺詞,大家把故事情節一商議,然後分工:你演亡國奴,我演日本人,沒有臺詞,到時候上臺隨便說,叫做“目標戲”。
後來有劇本了,看到雜誌上登的一些小戲就拿來演演,這樣就和社會上搞藝術的人有了接觸,於是,就請人家來輔導,因為我們都是學生,不懂戲劇藝術啊。不但請人家來教我們排戲,有時連化裝都是人家幫忙。這樣就認識了一些搞戲劇的人,其中有何文今(北京科教電影廠廠長)、馬羽等。由於請他們作輔導,我們之間就熟悉起來了。那時他們要搞個職業劇團,有個叫杜任之的同志(現在社科院工作)是德國留學生,他在德國就參加了共產黨,回國後就搞起文化活動了。他的公開身份是閻錫山的高階參事,他搞的叫新生劇院,是黨領導下的劇團。劇團的人都是經過審查挑選來的,都是進步青年。
1936年末至1937年初,劇院成立時,他們動員我參加,成立後就積極演些進步戲。那時正是綏東抗戰,傅作義抗敵,百靈廟起義時期,我黨動員全國支援綏東抗戰。黨的政策是誰抗日就擁護誰。全國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綏遠,實際上是給蔣介石施加壓力。我們這個劇團在地下黨的支援下也到了綏東抗戰前線。到綏遠就遇到一些進步人士,崔嵬、陳波兒、呂驥、劉良模、新安旅行團(即孩子劇團)的人等。我和這些人接觸,思想上有了很大提高,認識到只有跟著共產黨才能真正抗日到底,真正救中國。國民黨不僅不抗日,還反對抗日,迫害抗日力量,後來的“七君子”事件,就是個暴露。這時自己才真正認識到革命道路應該怎麼走,從那以後就積極跟著黨走革命道路。我們劇團的人都參加了“戰地動委會”。那時,續範亭任“戰地動委會”主任,南漢宸任組織部長,程子華任人民武裝部長,薄一波任宣傳部長。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從會唱小調的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