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急,莫急;正如應龍所言,此事不能挑明,有他幫助有熊氏,外人更沒有理由插手。到時只須派一大巫將應龍拖住,一切便不是問題。”
風伯、雨師暗自點頭之餘,出言提醒道:“有熊氏受那葫蘆道人庇護,卻也不可小覷。”相柳接道:“葫蘆道人已經離開有熊氏,不知到何方雲遊去了,暫時不用管他。便是他能及時趕到,神通也不過和我等在仲伯間,隨意一人便可將其拖住。如有必要,只須兩名大巫便可將其擊殺。”
眾人再無異議,當下與見蚩尤;蚩尤其人甚有天資,要不然也不會修煉有成,雖說是相柳鼎立相助之功,但也有自身不懈努力之效。客觀地說,蚩尤也是我華夏始祖之一,九黎文明不下於燧人氏和有熊氏。
歷史上諸子百家對蚩尤褒貶不一,其中以司馬遷的《史記》為代表的是貶。《史記》·《龍魚河圖》曰:“黃帝攝政前,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並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造兵杖馬戟大弩,威鎮天下。誅殺無道,不仁不慈。”但同樣又曰:“蚩尤沒後,天下復擾亂不寧,黃帝遂畫蚩尤像以威天下,天下鹹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皆珍服。”
由此可見蚩尤並非濫殺,而是“天下擾亂不寧”,不得不殺;同時也可以想見其威勢如何之高。如果我們能拋除“勝王敗寇”的觀念來解讀,就會折射出蚩尤四射之光輝;所謂“食沙石子”,據考古發現,應為食粟,這一點有蚩尤活動的區域中發現的大量窖藏粟粒可以為證。只是由於某些人不認識粟,憑外形訛傳成“沙石子”。可以說,蚩尤在農業、工業、天文、軍事及社會法理、宗教等方面均有功績;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檢視。
有應龍這個“內奸”存在,九黎氏的異動自然瞞不過有熊氏;此時莫言早禪位於軒轅。軒轅拜在胡盧門下,自然曉得縱橫之術,立刻令倉頡出使燧人氏,說服神農炎帝,締結盟約。
倉頡見了神農,說明來意;炎帝大驚,問道:“聽貴使之言,軒轅似乎已有應對之策?”倉頡答道:“我主軒轅為少典十二世玄孫,與陛下同氣連枝本為一家,因此欲和陛下共同禦敵。有熊氏雖不及燧人氏底蘊深厚,但也稱得上兵強馬壯,經過老師訓導,我主甚擅征伐戰陣之道,如果陛下願意,雙方可以結為盟友。”
神農這才放下心來,但又遲疑道:“本帝不識兵理,手下又缺能人,無人領兵,奈何?”倉頡笑道:“如果陛下信得過,可使我主暫御,也好統一指揮。”神農心道:“莫不是有熊氏想奪權柄?”但又想到同氣連枝本為一家之言,遂道:“便依軒轅之意。”
雙方盟約已畢;訊息傳至九黎,蚩尤大怒,尋思:“我亦人族,為何對我如此敵視?”他不知相柳圖謀,只道是巫族願意助他上位,乃問左右,說道:“軒轅陷我於不義,我當如何?”大巫相柳也不曾料到這種情況,但也不以為意,出言道:“軒轅氏甚有詭計,我等不可坐視,不如快刀斬亂麻,興兵征伐,戰場上見真章。”
蚩尤從其言,盡招九部之眾,舉兵上千萬,以為迫脅。軒轅亦不甘落後,但卻勝在師出有名,令倉頡留守有熊,女魃為前軍先鋒,應龍在後軍壓陣,自統中軍。兩軍會與逐鹿,雙方對峙,規模宏大,天下震動。
軒轅初統大軍,尋思:“老師曾言:兵者,詭道也;誠為國之大事,死生存亡之地也。我須小心謹慎,不可輕出;只用我之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方是正理。”
蚩尤不意軒轅來得如此之快,料想對方早有準備,敵情未明之前,實在難以決斷。大巫相柳進言道:“我軍興師遠征,不可持久;軍中高手眾多,可令大巫出陣挑戰,以壯士氣。”蚩尤一時也沒個好主意,遂令雷神出戰。
應龍見自家兄弟不識天數,心中惱恨;這次出兵,又被軒轅放於後陣,以為不得信任,於是請戰。軒轅卻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