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4/4 頁)
地用的,王震司令員和軍首長極為重視,為了預防在路上被叛匪截走或出現其他問題,選派了五百多名戰士組成前後兩個大隊,前面這個大隊由我們師的吳副參謀長擔任大隊長,他那年也許才三十掛零,人長得很有氣派,能打仗,知曉地理,也善於做政治工作。派我來,主要是為了給他當好助手。同時,也因為大隊長的老家是在涼州,回、漢、蒙古、滿等少數民族雜居之地;從小跟回、漢孩子一起長大,對當地**的風俗習慣和某些特殊語言有所瞭解。而我的另一個任務就是配合這支騾馬大隊先鋒連的董連長--他叫董平,有名的戰鬥英雄--處理好沿途可能遇到的,與當地**聯絡的各種問題。這在西北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早在涼州解放後準備西進時,野司黨委和彭老總就有明確指示,我記得他是這樣說的:“少數民族問題,是西北地區一個突出的問題,執行黨的民族問題,不僅是戰時的需要,而且是戰後團結各少數民族共同建設大西北,使大西北繁榮昌盛的需要。”
按照這個指示,部隊在進軍大西北途中,處處強調執行民族政策。那時反動派早就誣衊我們要“赤化。。。共產共妻”,造了很多謠言,也迷惑了一部分不明真相的回、漢群眾。可是後來看到我們每次到了一個宿營地,寧可睡在屋簷下、荒灘上,也不進民房給老鄉添麻煩,打水、做飯都嚴格遵守了**和其他少數民族的習慣,甚至路過**聚居的村子根本不吃大肉,再加上我們所作的一系列宣傳工作,很快就贏得了廣大**和其他少數民族群眾的信賴,後來凡是看到我們部隊從那裡走過,他們就自動列隊迎接,甚至還用鋥亮的銅壺給我們倒來一碗碗開水和熱茶。。。。。。鑑於這些經驗,所以我們單獨行動的騾馬大隊也十分注意這件事。率隊的吳副參謀長甚至還笑著對我說,咱們倆是軍部的“民族事務顧問!”
具體時間記不很準確了,好像是那年的十月八、九號吧,我們在古城酒泉歡慶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兩支騾馬大隊便相繼開拔西進了。那場面真是紅旗獵獵,浩浩蕩蕩,煙塵蔽日,雄壯無比。董連長帶領前衛連一路領先,戰士們身背馬槍,腰挎馬刀,策馬疾馳,在那條有名的“絲綢之路”上,掀開了歷史的新篇章!
從酒泉到我們的目的地烏魯木齊,中間橫亙著一千多公里的茫茫戈壁,還要穿越幾個大風口,跨過幾座冰大坂。這兩千多匹騾馬不像騎兵的戰馬那樣訓練有素、機動靈活,更沒有經過戰鬥的考驗,草料和水的供應也相當困難,太多了,就是後邊跟著車隊也難以滿足它們的要求啊!前進的速度很慢,第一天才走出了六七十里路,就累得人困馬乏。夜裡,露宿在荒涼的戈壁灘上,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為了讓牲口吃飽、喝足、休息好,減少途中死亡,戰士們半夜沒閤眼,都一遍一遍地起來,精心照料自己所負責的馬匹。吳大隊長召集各級指揮員開會,在馬燈下仔細研究著進軍的路線。根據頭一天上路的體會,大家最後一致感到,凡是前面步兵走過的地方,雖然安全,可對騾馬大隊來說卻有供應不上水草的危險,因此決定從第二天開始儘量避開進疆先遣隊走過的路線,而要真正象遊牧民族那樣“逐水草而行。”
青紗帳(之二) --中天月色
人們對於月亮的崇拜與讚美,因由於月亮自身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