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宋家人讀報(上)商人讀的是商機……(第1/4 頁)
“報紙?”
泉州宋府花園中,一位五旬老者抬頭有些詫異地道,“這是哪家報房傳抄的?可這會兒是邸報送達的時日啊。”
“這是買活軍所發的報紙,搭船的夥計設法買了幾百份來。”
宋玉亭將幾張散發著油墨香味的紙張遞給父親,道,“倒也機靈,共發了三期,每一期都買了一百餘份,所費雖然多,但卻是絕好的人情。我昨日已瞧了幾期,當真是頗耐人尋味,父親大人請看,光是這報紙上,便看出來有好些生意能做哩。”
他父親宋老太爺聞言,便橫了宋玉亭一眼,道,“倒是有理了,一份多少錢?”
聽聞一份十文,便道,“這裡也是好幾兩銀子了,須知道大家大業,也在於一針一線,手裡這敞開了花銷,叫家裡子弟們學去了,咱們家夠花幾年的?”
雖說他年紀大了,脾氣難免古怪,但這般發作,其實還在於去年宋玉亭花了兩千兩銀子,買了一架腳踏車回來,且還將家中的門檻給拆了幾面,就為了騎著腳踏車在家裡四處轉悠。此事惹來的麻煩又多又雜,餘波迄今仍舊盪漾休,老爺子想到這點便是來氣,雖然還默許宋玉亭和買活軍做生意,但見到這種新鮮玩意兒又出現在家裡,到底是訓斥了幾句,這才拿起報紙細看了起來——作為商人,再怎麼也是會拒絕資訊的,畢竟他們吃的可就是這碗飯。
“買活週報,這是周發的?”先看標題,宋老太爺眉頭就是微微一挑,嘟囔了句,“倒是還有些分寸……這要也是日發,豈活脫脫又是一個邸報?”
又略翻閱了一下,看看版式和字型,道,“印得倒是雅緻,大抵是週報的緣故,這版雕得好。”
此時的邸報,多為手抄,也就是寫本,這在京城是合適的,為京城的邸報是每日刊發,工作量相當的穩定。但這些邸報下發到地方之,傳遞便很穩定了,會為路上的種種狀況出現延誤,往往是一批一批到來的,而且還有集結成冊的需要。此民間的報房便會進行雕版翻印,這種雕版相當粗陋,錯謬甚多,商人們也太挑剔,只取個大略。
宋家世居泉州,京裡的邸報送來至少要一個多月,而且往往是在途中進行翻印的版本,是早習慣了那低劣的印刷質量,此時見到這版式,首先就判斷是極佳的雕版,還在讚歎呢。宋玉亭已道,“什麼呀,爹,這是活字印刷。人家一印就是幾萬份,光港口一期就穩定賣個四五千份。雕版?雕得過來嗎?這是他們的新式印刷機,那活字取墨穩定,而且易發熱積墨,排版又快,除了造價特昂之外,便沒甚缺點了——雷老弟在信裡滿口稱讚,還說要託我將他們家的老醫書捎帶過去,他要整合編排,重印《雷氏五十方》呢。”
“還有此事?”
福建道自古來便是印書的好地方,為這裡地處丘陵,林地甚多而又便耕種,住民百姓伐木砍竹,造紙印刷,自前宋起,‘閩刻’便是一大流派,雖然這印刷業的中心是在建寧,但在泉州亦頗為興旺,宋家自己也有在幾家書房裡有股份,老太爺自然知道這雕版印刷的侷限——若是要在數日內印出幾萬份來,至少要有五六份雕版輪用,有木雕版發熱變形、積墨模糊等題,而活字只會更差。
按他的驗估量,一份雕版一日夜最多也就印千次算是極多的了,這還要用很好的木頭,此書房發書,若拿捏了前景,一般第一版也就是數千冊,聽兒子說起,這《買活週報》一發是數萬份,便知道買活軍一定在印刷技術上又有了突破。所用的活字比木活字、陶活字更穩定,又比銅活字更堅硬,還沒看文,由得就道,“這一套活字如發賣?若是肯帶一個師傅來教,便是四五千兩也都值得的。”
宋玉亭搖頭道,“這自是賣的,一套四五千兩也止住。沒看雷老弟也只是託人帶了書本過去排版?他們家中可也有書坊呢。只雲縣那處交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