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煤炭(第2/3 頁)
美髯公”。其人和李時勉相比就顯得圓滑許多,給人一種如沐春風之感。若是說李時勉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嚴肅,讓你覺得在其面前任何失禮行為都是不該的話。王直則是給你一種讓人放鬆的感覺,還會生出親近之感。
王直所講是春秋,卻不僅僅講春秋,而是借用歷史事件來給每個春秋中的故事當做例項,然後按照聖人評價來解讀,更會細細分析其中的微言大義。剛開始的時候朱祁鎮還能稍稍控制,可是後世身為一個噴子級別的歷史迷,怎麼可能會忍得住?於是就開啟了討論模式,雖然大部分都是王直在說,可終有朱祁鎮開口的時候,不過呢有好多的例子朱祁鎮卻沒法開口,比如說後世山西出土的魏國一座大墓,裡面有整套的《竹書紀年》,三家分晉的時候,魏家主管晉國的史料,很多都記載在了《竹書紀年》中,其中最有名的一句話就是“舜放堯於野”翻譯過來就是舜把堯流放到了野外任其自生自滅。可想而知這句話對於儒家的打擊何其深重,要知道儒家一直吹噓的三代之治,堯舜禹禪讓,可是完美君主的代言,要是現如今這座大墓就被髮掘出來,又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還有就是“清華竹簡”明確記載了周幽王廢長立幼,然後周幽王老婆娘家不服,當起了帶路黨,帶著犬戎一路走防線最薄弱的地方,在鎬京外擊敗周幽王並殺死周幽王,造成了西周滅亡,周平王最後不得不東遷洛邑,建立了東周。周王室威望一瀉千里。根本就無烽火戲諸侯無關,更有意思的是,後世在漢昏海候墓葬中出土了漢朝版《大學》更是與現如今流傳的版本有著根本性的不同,始作俑者就是那個讓梨的。要不你以為為啥曹操要把他給殺了?學術造假對於任何一個文人而言都是不可饒恕的,曹操可是建安七子之一啊。
林林總總可以說很多在明朝被認定是天理一般的句子,文章,事件,在後世的墓葬發掘中,都被一一證明是造假,而不幸的是,儒家造假最多。
可是這些卻是一個字都不能跟王直說的,所以只能以此來詢問王直,而王直卻是笑眯眯的一一解釋,還有理有據,這就讓朱祁鎮鬱悶多了,最後不得不下課後去翻看二十一史,是的在明朝時期就是二十一史,太祖高皇帝是不承認元朝的,所以明朝前中期書中記載的“前朝”說的是宋朝而不是元朝,說到元朝,必然是蒙元,哪怕後來捏著鼻子修了元史那也是馬馬虎虎的修,也是後來滿清又給認認真真的修了一遍,這才被後世史學者承認,放進了二十四史之中。所以明朝時期,只有二十一史。
而王直這邊卻也是苦笑連連,本以為十歲天子,再怎麼聰慧也不可能學貫古今吧?誰知道,學貫古今倒是真的沒有,可一點就透,一學就會卻是實實在在的,他王直怎麼得的講官之職?還不是因為他與王英交好?同為永樂二年進士,可謂是真正的四大鐵之一,倆人不到同姓,還是同窗。王英彈劾李時勉,為了避嫌自然不能親自當皇帝的講官,自然就推薦了王直,王直可謂是喜從天降,自然是高高興興的來上班了,不過楊士奇則吸取了教訓,在王直上班之前,也不嫌麻煩,親自交代了,皇帝尚在幼衝,要以感化為主,切不可犯了李時勉的錯誤。讓皇帝知曉大義即可。本來還沒覺得什麼,可是一上課就發現了,咱們這位皇帝是一般人?本來都想好的教學進度用了半個時辰就講完了,這就很不講道理了好不好?於是沒辦法只能向著歷史方面靠攏了,中華歷史浩浩湯湯,不信忽悠不瘸你!然後他就知道為啥李時勉的教學進度那麼快了,不想快都不行!
所以有些事就是不能深想,反正自己是個撿漏的,有好處就拿著,對誰都笑眯眯的就好,尤其是那個王振,王直深度懷疑李時勉被換背後就有這個王振,所以對其也是十分尊重,這就讓王振每天跟吃了蜜蜂屎一樣,兩人相處也是極為和睦。
王直是個聰明人,李時勉經常佈置很多作業,最多的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