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蘇夜發火(第1/2 頁)
在五十年代初期,香江電影行業中,電懋與邵氏兄弟形成了鮮明的兩大陣營,各自佔領半壁江山,相互間的競爭從未間斷。而在電懋創始人陸運濤,也就是朱國良姐夫還沒遭遇意外之時,電懋可是唯一能讓邵氏兄弟甘拜下風的存在。
陸運濤本人極具才華,尤其重視劇本創作。在他的極力推動下,電懋上下都形成了一種共識——編劇的地位高於導演。這種觀念讓電懋能迅速圍繞優質劇本展開製作,然而如此做法亦有利弊。好處在於導演不會擅自篡改劇本,避免產出不倫不類的作品;壞處則是影片呈現出流水線般的標準化生產模式,缺乏獨特個性和風格,如同提線木偶一般死板僵硬。
因此,電懋雖作品水準穩定,但卻不願大刀闊斧地投資鼓勵創新潮流。其特色在於編優於導,劇本固然突出,導演卻淪為了劇本的執行者,雖能拍出流暢可觀甚至賣座之作,卻鮮有出類拔萃的導演。電懋的作品雖然精美有格調,卻總覺得少了些磅礴大氣,難以誕生像李翰祥、張徹、胡金銓那樣引領潮流的大導演。
相較之下,邵氏兄弟則截然不同。掌舵人邵氏的創辦者,那個後來以捐建多棟教學樓聞名的人物,起初只是一個唯利是圖且對員工苛刻的商人。他以鐵腕手段管控旗下編劇和導演,為了達成目標不惜不擇手段。但在探索方向時,邵氏卻肯大膽投資,故能打造出大氣派、大場面的古裝片、宮廷片,以及捧出張徹、胡金銓等著名導演,持續引領潮流,給人留下宏大氣象之感。
電懋的電影基本侷限於表現生活情趣的現代片和溫和文藝片,想要迎頭趕上邵氏時卻發現缺乏古裝片的製作基地和經驗,所以在拍攝歷史題材或古裝作品上不如人家反應迅速、製作精良。這也導致後來朱國良決定將電懋賣給嘉禾。一方面是因為他個人能力有限,難以勝任影業公司的管理;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邵氏帶來的巨大壓力使得電懋無法望其項背。
來到片場,映入眼簾的是佔地兩千平米左右的空間,內部裝飾與設施大多參照香江樣式,主要用於營造溫馨文藝的小場景,完全不見武俠片或正劇所需的場景佈置。
“咱們以前就沒拍過武俠片和歷史片嗎?”蘇夜看著身邊的幾位同事,問了出來。
“蘇總,確實沒拍過。當年陸總還在的時候,曾明確表示,俠客以武犯禁,歷朝歷代都不是什麼好事。我們應以溫馨浪漫、新穎有趣為宗旨,這才是最適合香江觀眾口味的。至於武俠片,它並不是香江市場的主流。”
“所以我們片場裡從來都沒準備過武俠片的相關裝置。”
“誰能料到現在武俠片突然成了新潮流呢?”
宣傳部負責人無奈地搖頭回應。
“那是你們眼光太短淺了。武俠與江湖,一直都是人們心中最為嚮往的世界和幻想。武俠的熱度早就有定數。”
“無論是金庸、古龍,還是黃露,他們那些武俠小說,你們都沒看過嗎?看過之後,難道你們就沒有想過自己也能成為書中那樣的人物嗎?”
聽聞蘇夜此言,身後眾人皆搖頭表示並未閱讀過此類作品。畢竟電懋向來不關注武俠片,所以所有關於武俠的訊息都被他們自動遮蔽掉了。這也造就瞭如今電懋面對武俠熱潮束手無策的尷尬局面。
“從現在開始,接下來一週內,每個人都必須讀兩本武俠小說。下週我會親自檢查。身為電影人,居然連當前主流的小說都不看,這樣下去我怎麼能把電懋重新經營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你們現在就像一群盲目無知的瞎子,指望你們這群人帶著孩子們過河,這不是扯淡嗎!”
不論身處何地,蘇夜對著身後幾位負責人一頓痛批。這並非全怪蘇夜。作為電影界的老兵,稱他們是電影人並不為過。但現在武俠片已經成為市場主流,這些人卻對此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