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第2/3 頁)
無窮。他把哀愁、焦慮和不滿足幻化為對美好事物的熱烈的嚮往。他的音樂表現了對生活、對光明美好未來的信念。這樣的執著與堅毅正是柴可夫斯基式的憂鬱的力量。
被柴可夫斯基稱為&ldo;心靈的懺悔&rdo;的《第四交響曲》就反映了人和命運鬥爭的基本思想。這部交響曲是他內心情感的紀錄,是那個時期他生活的一面鏡子,也是他所處時代的社會生活的寫照。樂曲揭示了一個追求幸福的人在與命運抗爭時充滿矛盾的內心世界。經過與命運的一番較量,他認識到,要到民眾中去,那裡有歡樂,那裡蘊含著無限生命力。
柴可夫斯基把《第四交響曲》獻給了他的摯友娜傑日達&iddot;菲拉列多娜&iddot;馮&iddot;梅克,並稱這首交響曲為《我們的交響曲》。他與梅克夫人之間奇特的友情是一曲動人的美的絕唱。他們在延續了14年的書信往來中彼此溝通,貼近,卻從未正式見過面。他們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支撐著對方的生命。梅克夫人把柴可夫斯基看作是她&ldo;所熱愛的一門藝術的純潔的先知&rdo;。她希望&ldo;跳進柴可夫斯基的靈魂裡去&rdo;。她生活在柴可夫斯基的歡樂與苦難中。在柴可夫斯基生命的危急關頭,梅克夫人給了他&ldo;安全的錨&rdo;。在柴可夫斯基看夾,梅克夫人的友誼&ldo;像空氣一樣不可缺少&rdo;,梅克夫人給他的愛和同情已經成為他&ldo;存在的基石&rdo;。14年中往來於他們之間的大量書信是這兩個神聖心靈契合的記錄。《第四交響曲》也凝聚著他們之間崇高真摯的愛。
柴可夫斯基的音樂是植根於人民的。他是&ldo;地地道道的俄羅斯人&rdo;。他的作品帶有強烈的時代感並洋溢著濃厚的俄羅斯民族氣息。同時,他使俄羅斯民族音樂與西歐古典音樂相融,並注入了某些浪漫主義因素,形成了他極具個性特徵的音樂,從而大大豐富了俄國音樂。梅克夫人說得好:&ldo;格林卡是俄國音樂的創造者,而柴可夫斯基是他最偉大的建築師。&rdo;柴可夫斯基在繼承和發揚俄羅斯民族音樂和外國古典音樂傳統的基礎上,在音樂領域的許多方面都有所創新。在俄國音樂和世界音樂中,許多初次使用的詞彙都與柴可夫斯基的名字聯絡在一起。他被譽為西方音樂史上第三個里程碑。&ldo;他的作品已經成為作曲家們的一部獨特的&l;技術百科全書&r;(蕭士塔高維奇語)。&rdo;他的作品曾對俄國和同時代外國作曲家的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也延擴到現在,也必得延續到將來。
今天,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已溶入了我們的時代。偉大音樂家實現了他&ldo;用音樂和人們說話&rdo;的理想。柴可夫斯基勾魂攝魄的音樂中那美的精靈遊蕩在世間,徜徉在人們的心裡。彼得&iddot;伊里奇&iddot;柴可夫斯基,已是一個人們熟知的名字。已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城市的音樂會上,在所有的廣播、電視臺和供應音像製品的地方,甚至在每一個家庭,都少不了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天鵝湖》中四個天真爛漫的小天鵝齊舞時的那段明朗、歡快、輕鬆的樂曲,《如歌的行板》那柔美、恬淡、抒情的旋律,還有《悲愴交響曲》那如泣如訴的淒婉樂章,都使人們深深的感動。很難想像,在這個世間如果沒有了柴可夫斯基的音樂,人們會落入怎樣的蒼白。所幸他和他的音樂早已屬於了人們,世界藝術殿堂也因有他的音樂而增加了光輝。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