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第2/3 頁)
們在柴可夫斯基的故居的客廳裡演奏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每年約有20萬人前來紀念館參觀。現在在柴可夫斯基克林紀念館旁修建了音樂廳,在那裡經常舉辦音樂藝術節。
在柴可夫斯基的故鄉沃特金斯克也建立了柴可夫斯基故居陳列室。在卡明卡建立了普希金與柴可夫斯基文學藝術紀念館。位於沃特金斯克水庫旁的柴可夫斯基城成為每年舉行音樂藝術聯歡節的地方。
1940年,偉大音樂家柴可夫斯基誕辰100週年時,蘇聯人民委員會將5月7日定為紀念日,每年在這個全民的節日裡,都要開展慶祝、紀念活動。為了永遠紀念偉大的作曲家,政府決定在莫斯科樹立柴可夫斯基紀念塑像,出版柴可夫斯基作品全集。沃特金斯克音樂專科學校、克林音樂學校和剛落成的莫斯科音樂廳均以柴可夫斯基的名字命名。莫斯科的諾文斯基林蔭路改名為柴可夫斯基大街。在莫斯科、原列寧格勒、基輔和提比裡西各音樂學院作曲系設立柴可夫斯基獎學金,發行帶有柴可夫斯基肖像的紀念郵票。從1940年起,莫斯科音樂學院、基子音樂學院、帕爾馬歌舞劇院都冠以柴可夫斯基的名字。每年舉行的莫斯科歌唱節都要在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大樓前的柴可夫斯基紀念館雕像前舉行隆重的開幕式。
每四年一次在莫斯科舉行的以柴可夫斯基命名的傳統的國際音樂表演藝術比賽《世界音樂之春》至今已有38年的歷史,它是最有權威性的國際比賽之一。《世界音樂之春》以柴可夫斯基的名字命名是最貼切不過的,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已被公認為世界文化的寶貴財富。燃燒著真摯情感的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帶給人類精神王國永恆的春天。
附錄
有關柴可夫斯基死因的爭論
1893年11月6日(俄歷10月25日),柴可夫斯基逝世後,在他的祖國很早就有傳聞說他並非死於霍亂,而是死於自殺。後來在西方國家又有人公開提出了柴可夫斯基是自殺而死的說法。現在,關於柴可夫斯基死因的疑團也已傳入我國。俄作家勃&iddot;斯&iddot;尼基金所著《柴可夫斯基傳及補遺》一書對柴可夫斯基確是死於霍亂並非自殺而死的觀點做了較詳細的闡述。筆者認為值得將其介紹給讀者。現將該出第3、4、14章的部分內容綜述於後。
10月25日,彼得堡只有少數報紙(《彼得堡日報》、《彼得堡快報》)登載了關於柴可夫斯基逝世的訊息,但噩耗迅速傳遍全城。
柴可夫斯基死得很突然,彼得堡誰都不願相信他在霍亂流行高峰已經過去以後還被霍亂病魔吞噬。確實也讓人難以置信,因為在他去世的那天,全彼得堡一共有68個霍亂病患者,只死了8人,而死於私人住宅的只有柴可夫斯基一人。
於是出現了傳聞,說柴可夫斯基不是死於霍亂,而是服毒自殺。有些人不相信像柴可夫斯基那樣生活在優越條件下的人也會傳染上霍亂,而有些反常現象也促使這種傳聞進一步擴散。
人們感到奇怪的是,既然病人死於霍亂,在進行遺體告別時,卻可以讓人自由出入,不採取任何預防傳染的措施。有的人甚至還與死者的面部親吻。10月26日的《彼得堡日報》和10月27日的《交易新聞》都登載更奇怪的解釋:&ldo;由於彼得&iddot;伊里奇不是死於霍亂(霍亂的流行星期五已停止),而是由於血液感染,所以不傳染,他的靈柩還將繼續開放一段時間。&rdo;10月26日的《祖國之子報》也有類似的報導,說不存在傳染問題,請公眾相信&ldo;只要有可能,靈柩將繼續開放&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