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2/4 頁)
人贈新茶詩》,又有《題巽公院五韻》。)
或問宗元曰:悉矣!子之得於巽上人也,其道果何如哉?對曰:吾自幼好佛,(“好”,一作“學”。)求其道,積三十年。世之言者罕能通其說,於零陵,(即永州。)吾獨有得焉。且佛之言,吾不可得而聞之矣。其存於世者,獨遺其書。不於其書而求之,則無以得其言。言且不可得,況其意乎?今是上人窮其書,得其言,論其意。(“論”,一作“諭”。)推而大之,逾萬言而不煩;總而括之,立片辭而不遺。與夫世之析章句,徵文字,言至虛之極則蕩而失守,辯群有之夥(胡可切,齊謂多為夥。)則泥而皆存者,(泥,去聲。)其不以遠乎?以吾所聞知,凡世之善言佛者,於吳則惠誠師,荊則海雲師,楚之南則重巽師。師之言存,則佛之道不遠矣。惠誠師已死,今之言佛者加少。其由儒而通者,鄭中書(鄭中書,不詳其人。以時考之,當是鄭絪也。《舊史·絪傳》:憲宗即位,遷中書舍人,俄拜中書侍郎,與杜黃裳同秉國政。)洎孟常州。(孟簡,字幾道。元和中拜諫議大夫,以幸直出為常州刺史。晚路殊躁急,佞佛過甚,為時所誚。嘗與劉伯芻、歸登、蕭俛,譯次梵音。)中書見上人,執經而師受,且曰:“於中道吾得以益達。”常州之言曰:“從佛法生,得佛法分。”皆以師友命之。今連帥中丞公,(柳公綽,拜御史中丞,李吉甫當國,出為湖南觀察使。)具舟來迎,飾館而俟,欲其道之行於遠也,夫豈徒然哉!以中丞公之直清嚴重,中書之辯博,常州之敏達,且猶宗重其道,況若吾之昧者乎!
夫眾人之和,(胡臥切。)由大人之倡。洞庭之南,竟南海,(“竟”,一作“競”。)其士汪汪也,(“士”,一作“土”。)求道者多半天下。(一有“而”字。)一唱而大行於遠者,(一作“焉”字,一作“大遂”,一作“大行乎遠”。)是行有之,則和焉者,將若群蟄之有雷,(《月令》:仲春之月,雷乃發聲,始電,蟄蟲鹹動。“群”,一作“居”。)不可止也。於是書以為《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
○送僧浩初序(浩初,龍安海禪師弟子也。陳長方曰:“子厚作序皆平平,惟送浩初一序,真文章之法。”乃柳州時作。)
儒者韓退之與餘善,嘗病餘嗜浮圖言,訾餘與浮圖遊。(訾,音紫,毀也。)近隴西李生礎自東都來,(礎為湖南從事,元和六年請告省其父東都。)退之又寓書罪餘,(時退之官東都,今《韓集》逸此書矣。)且曰:“見《送元生序》,(謂《送元十八山人序》。)不斥浮圖。”浮圖誠有不可斥者,往往與《易》、《論語》合,誠樂之,其於性情姡�唬�ā皧'”,一作“■A28”。)不與孔子異道。退之好儒未能過揚子,揚子之書於莊、墨、申、韓皆有取焉。(揚子曰:“莊周蕩而不法,墨、晏儉而廢禮,申、韓險而無化。”是揚子嘗取之矣。“皆”,一作“亦”。)浮圖者,反不及莊、墨、申、韓之怪僻險賊耶?曰:“以其夷也。”果不通道而斥焉以夷,則將友惡來、盜蹠,(《史記》:飛廉生惡來,多力。李奇注《漢書》雲:蹠,秦之大盜也。)而賤季札、由余乎?(季札,吳王闔廬之少子。《漢書·鄒陽傳》曰:秦用戎人由余而伯中國。由余,晉人也。亡入戎,能晉言。)非所謂去名求實者矣。吾之所取者與《易》、《論語》合,雖聖人復生不可得而斥也。
退之所罪者其跡也,曰:“髡而緇,無夫婦父子,不為耕農蠶桑而活乎人。”若是,雖吾亦不樂也。退之忿其外而遺其中,是知石而不知韞玉也。(韞,音蘊。)吾之所以嗜浮圖之言以此。與其人遊者,未必能通其言也。且凡為其道者,不愛官,(“愛”,一作“受”。)不爭能,樂山水而嗜閒安者為多。吾病世之逐逐然唯印組為務以相軋也,(組,綬屬,所以系印。軋,乙黠切。)則舍是其焉從?(焉,於虔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