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5 頁)
立,而強國則可以成為夥伴,甚至成為好夥伴。一次太空飛行不會消除政治分歧、根治歷史上的不信任感,但展示先進技術會產生戰略和市場後果。此外,一個亞洲國家取得以前只有兩個西方國家實現的排他性的技術成就,這帶來了一種“親戚”的自豪感,考慮到中國在亞洲和全世界擁有龐大的海外僑胞,情況尤其如此。毫無疑問地,中國透過“神舟5號”的發射贏得了地區地位。
國際意義上,中國發射飛船激發了強烈的地緣政治心態,要在許多層面和許多領域中尋找新夥伴。飛船發射後第二天,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amir Putin)給中國國家主席###發來電報,表示:“在中國宇航員實現第一次航天飛行這一歷史性時刻到來之際,請接受我最衷心的祝賀。這是中國人民多年辛勤勞動的結晶,標誌著貴國在全面發展道路上順利前進,中國成為當今世界強國當之無愧,意義深遠。中國作為宇航強國家庭中的全權成員,有助於維護世界和平、全球安全和穩定,有助於科技發展和地球文明的進步。俄中航天領域合作是雙邊關係的重要方向,進展順利,前景廣闊,無疑將為造福兩國人民帶來新的成果。請向參與建造載人飛船的所有人員,特別是第一名中國宇航員轉達我的祝賀和良好祝願'1'”。
透過稱中國是一個當今強國和宇航強國家庭中的全權成員,普京清晰地向中國發出了開展長期太空合作的邀請。
發射當天,歐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 ESA)局長向中國發出了最熱烈的祝賀:“此次任務為世界太空國家開展更廣泛的合作迎來了新紀元”。宣告的含義是很明顯的,預示了繼之而來的戰略事務。歐洲2005年考慮解除對華軍售禁令顯示出了歐洲發展中歐關係的長期眼光。
然而,美國對向一個共產黨政府表示祝賀以及歡迎中國加入國際空間強權大家庭方面則更有保留。美國不想將中國納入其他空間合作活動當中,比如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而且美國對中國發展與“921工程”相關的軍民兩用技術抱有何種意圖憂心忡忡。但由於其他國家在對待太空戰略重要性方面的態度與美國不盡相同,美國默不作聲,不邀請中國開展未來太空合作的態度顯然不被其他國家所接受。
以前,對載人航天感興趣的國家除了和美國或者俄羅斯共事之外沒什麼選擇。20世紀90年代,隨著美國載人航天計劃的合併以及俄羅斯支援國際空間站的載人航天計劃的幾近破產,美國保持了她在載人航天事業當中實際上的領袖地位,這一地位是由此前執行的“阿波羅”計劃奠定的。隨著中國開始載人航天飛行,和美國合作不再是唯一的選擇,甚至已經不是最佳選擇。儘管有關參與方,特別是美國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參加國際空間站的經歷卻常常是令人痛苦的。美國拒絕考慮其他夥伴參加決策過程,其實通常只是要詢問一下的要求。美國只允許他們的參與,夥伴們則時常抱怨只得到了和轉包商類似的待遇,這使得人們對未來的合作興味索然。此外,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實施的美國出口控制法日漸愚鈍和嚴厲。其他國家越來越不願意和美國開展太空合作,除了缺乏資金,他們還擔心會遭到美國模糊不清的規則的意外阻撓。在更加廣義的層面上,和中國更為緊密的聯絡對法國、德國這樣的國家有利,不但是因為潛在的奢侈品市場和對華關係提供的太空專案機遇,而且由於美國自“伊拉克自由行動”(Operation Iraqi Freedom; OIF)以來單邊傾向日漸明顯,與中國接近還可以發揮平衡美國力量的作用。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伽利略”計劃
“伽利略”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