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血戰遼東,唐太宗親征高句麗(下)(第3/4 頁)
些降卒們感激涕零,高舉雙手歡呼萬歲!
至於一併歸降的三千多靺鞨部落士兵,太宗惱怒他們背叛大唐助紂為虐,令人全部活埋。
此役,俘獲馬匹五萬、牛五萬、鐵甲萬餘套,其他器械不計其數。
高句麗舉國惶恐,後黃城(遼寧瀋陽南)、銀城(遼寧鐵嶺南)守軍倉皇撤離,數百里內難覓人煙。
太宗讓人用驛馬傳書後方報捷,在給高士廉的信中不無得意的寫道:“朕做大將,表現還行吧!”
七月初五,太宗將大營調整到安市城東側山嶺。十三日,下令將捐軀的唐軍將士臨時掩埋點逐一標識清楚,以便返回時帶回國內安葬。
七月二十二日,任命高延壽為鴻臚卿,高惠真為司農卿。
【11】安市攻堅受挫
與此同時,海路統帥張亮命令全軍棄船登陸。
進至營州都督張儉作戰區域,抵近建安城(遼寧蓋州市東北)下。營壘還沒修好,高句麗已掩襲而來,軍中一片騷亂。
張亮素來膽小怕事,此刻嚇得癱倒在行軍床上說不出話來。將士們卻誤以為是主帥沉穩不懼,擾亂的軍心竟然穩定下來,在各自將領的組織下與高句麗展開激戰。行軍總管張金樹擂鼓助威,擊退了高句麗。
安市城(遼寧鞍山市海城營城村)堅固險峻,太宗與李世積商議:“安市城主善於用兵,且佔據地利之險,短期內難以攻下。而建安城兵力薄弱存糧較少,如果我們出其不意,定可攻克。你可先攻建安,打下建安,安市必會成為囊中之物,這就是兵法中所講的‘城有所不攻’。”
李世積答:“建安在南,安市在北,我軍糧食全部存放在遼東(遼寧遼陽老城)。如果越過安市攻打建安,被敵切斷糧道怎麼辦?不如先集中兵力攻下安市,再取建安就容易了。”
太宗說:“我任你為將,怎能不用你的計策。只是千萬不可誤我大事!”
安市守軍望見太宗旗幟,登城鼓譟謾罵,太宗大怒。李世積請求城破之時,將城中男女全部活埋。訊息傳進安市,守軍更加頑強,唐軍被阻於堅城之下久無進展。
高延壽、高惠真奏請太宗:“我們既已委身大唐,不敢不奉獻忠心,希望天子早日大捷,我等好與妻子團聚。安市城內人人拼死,無法輕易奪取。烏骨城(遼寧丹東鳳城市東南)守將年老昏聵,如果我們繞過安市揮師攻打,早上趕到晚上就可攻克。到那時其它沿途小城必會望風披靡,然後奪取他們的糧食向東南挺進,平壤必然無法抵禦。”
群臣也勸太宗:“張亮位於卑沙(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東),召他過來只需兩三天,趁著高句麗舉國震恐,合兵一處攻打烏骨城,渡過鴨綠江直取平壤,就在這一戰了!”
太宗正要允准,長孫無忌卻堅持認為:“眼下天子親征,安全第一,切不可貪功冒進。敵方配置在建安、安市的軍隊還有十萬餘人,如果在我攻打烏骨時抄我後路豈不危險。不如先破安市,再取建安,然後長驅而入,這才是萬全之策!”
眾人聽他這樣講,都不便再說什麼,況且長孫無忌的擔憂也並非全無道理,只得繼續猛攻安市。
江夏王李道宗督促所部將士在城池東南筑起一座土山逼近安市,守軍用土石將城牆墊高抗拒唐軍。唐軍士卒輪番上陣,動用衝車、拋石機在城牆上砸出了一個口子,城中隨即樹起木柵堵住缺口。
李道宗足部受傷,太宗親自為他療傷。唐軍日夜不停的修築土山,先後動用50萬人次、歷經60余天,土山終於漸具規模,離安市城僅有數丈距離。李道宗讓將領傅伏愛守在土山頂上,以防敵軍破壞。
一天,土山突然崩塌,壓倒在城牆上,將城牆砸毀。恰好這天傅伏愛擅離職守,數百高句麗士卒從缺口中躍出奪佔了土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