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第3/5 頁)
一場叛亂百廢待興需要有用人,武則天如此安排也足以見得她對雷仁智信任。馬敬臣被提為從三品千牛衛將軍,李知士到了北衙羽林軍飛騎當職,官職四品(在京城當上四品武官,可比在一般的軍隊裡當四品郎將強多了,這點自然毋庸置疑)。武則天派李知士率領飛騎在李賢左右聽用,實際也就是保護和監視,可見武則天對於自己親手提拔起來的這個李知士也非常的信任。至於劉冕和明,則成了武則天身前的左右門神。兩個年輕的小帥哥,一個有戰功一個有門道。成了太后的御前中南海保鏢。
整個大典進行得熱鬧而又氣派,劉冕卻沒有什麼心情來欣賞。一來自己站在那裡不可隨意動彈多少有點憋悶,二來他心中就在想著剛才發生的一些事情。
武則天一句如此無禮,足以見得她的忍耐早已到了極限。原本,她想要稱帝就無法避免與李唐皇室地交鋒。若不是因為李賢的意外投誠,她舉許就要像歷史上一樣。對李氏揮起屠刀大開殺戒了。她能接受李賢的勸降方案,足以見得她自己也不想在這件事情上多造流血。政治家清除政敵不擇手段,這站在政治的立場上無可厚非。可是在天下人和子孫後輩看來,終不是好事(要不然武則天怎麼會那麼有爭議呢?殺人太多便是其中原因之一)其實,哪個政治家不殺人?拋開殺的手段與方法不講,其本質都是一樣的:為了裸地謀奪更多的政治利益。只要是真正頭腦清醒的政治家,都不會隨便殺人。武則天也不想隨便誅殺李家的人,在史書和百姓那裡落下汙點和口實。
只不過現在……劉冕並不樂觀的在想。在李賢勸阻之後武則天恐怕要對那些仍不願歸降的李氏皇親,痛下殺手了!
與此同時,那些不願意來洛陽的皇親們,也絕對不會坐以待斃引頸就戮。他們敢於公然違抗朝廷鈞命,是否自己也在暗中策畫著什麼密謀?
劉冕猜想,武則天肯定早在一個多月前就和李賢開始了私底下的行動。這其中包括直接面對面地勸服裴炎與關隴貴族、以書信的方式遊說李家皇室入京參加祭典(實際便是向太后投誠)。而那些皇室之人的回覆,肯定不盡相同。
怪不得這些日子以來。關中兩京之地風聲鶴唳,武則天恐怕也早就嗅到了這其中的異樣氣味提高了警惕。
這一場大祭典,是否就是武則天對李氏皇族下的一道最後通牒?來則生,不來則滅!而那些膽敢不來的皇室們,暗中又會幹了一些什麼?!
揚州徐敬業方才平定……天下莫非又要爆發戰亂不成?!劉冕想到這裡,心裡略有點揪緊。他不禁嘆道,這幾年來我所做的一切,先是為了自己保得小命然後走上一條舒服點地路,若能給大唐天下減少一些損失、讓武則天少殺一些人,也算功德一件。如今救了裴炎與關隴仕族。卻無法避免武則天與李室皇族之間的血腥一戰嗎?
看來,我個人的力量還是太過微不足道了……會不會有那一天,我劉冕也能左右天下大局、呼吸間令風雲變色、班聲動而北風起呢?!
祭祀繼續進行,劉冕站得腿都有點發麻了。期間還發生了一個插曲,武則天居然讓自己的侄子武承嗣擔任祭祀的首獻,武三思擔任亞獻即先後祭拜天地獻上犧品)。而身為皇帝與皇子的李旦與李賢,則是從旁協助。
這種事情若是發生在以往任何朝代時期,都會被認為是不可思議與大逆不道。可是如今……李旦等人忍氣吞聲,武承嗣等人沾沾自喜。群臣與百姓雖有驚愕與不滿,卻無一人敢於發作。而且眾人心中不免認定了一個想法:太后這是在竭力提拔自己的侄子。讓他們在天下人面前出盡風頭。
祭祀進行到尾聲,皇親貴胄與文武百官一起上前來參拜天地神明。李家的皇親國戚們,在武則天身前黑壓壓的拜倒一片,彷彿就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這些人,從今天入京之後就不會再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