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買人(第1/2 頁)
至於肥皂成為商品之前最驚險的一跳,對外行來說是比較難的,但是對內行來說,並不難。
雖然之前東家有話要重開雜貨店,但其實這個事要先等團民消停了。
現在北方市面上和洋人沾邊的都被打砸了,但人們還是需要生活物資的。
當家中堆了上千塊肥皂之後,李滿倉憑藉從業二十年的經商經驗,找來一些走街串巷的貨郎,將肥皂以五十文錢一塊賒貨給他們。
每人最多賒貨五塊,價值二百五十文。雙方約定賣完結賬。
這樣,草紙包裝的李記肥皂,開始從貨郎的挑子裡走遍大街小巷和各鄉各村。
李連勝對這種口頭立約和賒賬的方式不是很看得上,但李滿倉覺得沒問題。出來經商就是講一個誠信,這個社會一旦缺了信用,再大的買賣都開不下去。
胡雪巖就是很好的例子,搞生絲霸盤失敗後資金週轉不開,立刻信用清零,胡家龐大的商業帝國直接被民間和官方雙雙清算。
看兒子李連勝有些不理解,李滿倉說道:“我們的貨從沒有賣過,別人不知道,現在鬧團民商鋪也不敢開門了。不找這些貨郎去賣,誰知道我們這裡有肥皂呢。”
果然,李滿倉的法子還是有些效果的,三十幾個貨郎,多的用了三天,少的一兩天就把五塊肥皂都賣了。
甚至有一個貨郎在楊村碼頭拉到一筆大生意,那邊有個店準備透過水路將肥皂賣到天津去。這個貨郎傾其所有,一口氣買下二百塊肥皂,又賒購了五塊肥皂,完成這單大生意。
從開始的三十多個貨郎賣肥皂,到三天後,五十多個貨郎開始從家中拿貨,賣李記肥皂。
除了貨郎,一些走街串巷專做大宅門生意的婆子,也開始從李家拿貨賣肥皂。
李連勝是記不過來這麼多人了,不過李滿倉本行是賬房先生,都一一記賬。
這些天因為不斷的有貨郎回款,家中日子是一日好過一日,原本李滿倉拿出十幾兩銀子的積蓄來製作肥皂,現在雖然還有一部分肥皂沒賣掉,也有一部分肥皂還在賣但是沒收回錢,可家中的存銀已經超過了四十兩銀子。
家中最明顯的變化,出現在平時的吃上面,因為要幹活,本來就天天有肉吃,現在是一天三頓都有肉吃,甚至偶爾買一些本地特產的驢肉火燒、道口燒雞等打打牙祭。一家四口雖然白天都很忙,但是整天滿面紅光的。
李家賣了一個月的肥皂,家中除了有幾千塊肥皂的存貨,還賺到了上百兩銀子。
這一天,下了春雨,院子裡是做不了肥皂了。李滿倉乾脆讓家人都休息一天。而且這一天,去天津的那個楊村掌櫃的回來了,還要加購兩千塊肥皂。
這筆生意,貨郎就是再眼饞,也做不來了,而且這麼大生意,掌櫃的肯定要杜絕中間商賺差價,給了貨郎一筆跑腿的費用,讓其帶路親自找了李滿倉來談。
雙方下午談了一會,因為對方肯給全款,李滿倉也做了讓步,將李記肥皂的批發售價定為48文一塊。
楊村掌櫃的覺得這一趟來的也值,畢竟上次從貨郎那裡拿的兩百塊肥皂是每塊55文拿的。這下一塊肥皂不就下降了七文錢的購入成本,增加了七文錢的利潤。兩千塊肥皂可就是一萬四千文,是多賺十幾兩銀子了。
這些天李家從雜貨鋪的倉庫大規模進貨後,經過李滿倉的成本核算,一塊肥皂的原料成本已經壓到了9文錢。
現在家中一家人一起包著餃子,琢磨著是不是應該買人來做工。
僱人肯定是不能僱人的,肥皂的製作,說難也不是太難,只要不傻看三遍絕對能學會,所用的東西,也都是市面上能買到的。到時候僱工學會跑掉了,自己去做肥皂來競爭,這哪裡說理去。
至於專利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