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第3/5 頁)
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醍兒雨,醍兒風。’
那詩用銀水書寫,永久不會褪色,不細看又看不出來,卻在燭光的照射下閃著爍爍銀光;數十年結髮之恩,不甚忘懷,太后蒼老面容上悔恨的淚水順著臉頰滑落…。
那詩還是那詩,那情還是那樣深厚,畫上那人依舊那樣威武不凡,只是那人卻早已埋骨與深山皇陵——
“影兒,先帝一直都是愛著你的;當初不過是一念之差才做了錯事,你為何不肯原諒他?每夜你將他拒之門外,先帝他好歹都是一國之君,君王也有君王的無奈;他專幸與我不是他無情,而是他的無奈;若是你肯心胸寬廣一些,他又豈能會負你?”
“勝兒雖是我跟先帝的的孩子,既然妹妹送給了你,那他就是你的孩子,你不該一再相逼,讓勝兒為難?勝兒是個品行端莊的孩子,看看今日南朝的繁盛,你就該知道勝兒是多麼的在乎你這個養母;楓兒,鈺兒都是好孩子,是我們走錯了路,不該將那些一併算在孩子們身上…。”
太后默默聽著,垂首站立在先帝畫像前,像個做錯事懺悔的孩童。
夜深了,冬夜裡的寒風裹在細碎雪花肆意飄飛在皇城上空——
太妃牽引太后,穿行在冰冷的宮牆下,身後的腳印被落雪覆蓋了,彷佛從未有人來過這肅穆祭殿。
腳印雖抹去了,有些痕跡卻深深記在心中無法抹去——
歲末年尾盛宴溫情
一場從未有過的大雪送來了歲年的喜慶;皇宮裡呈現出一派從未有過的祥和。
群臣進言:歲末年尾,南方受水災的百姓已經過上安慰日子,北方旱澇也已解除,這一場瑞雪兆豐年,來年南朝必定風調雨順。
時值年尾,太子妃產下小皇子,摸樣與前太子九分相似;皇上大喜,賜名恭兒;破天荒的開了先例,封不滿盈月的小皇子為孝王,封邑千里。
歲末年尾的晚宴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豪華,也比以往任何一次的宮宴都擁擠,皇上召回了所有的皇室成員,各位王爺都從自己的封邑上趕來了帝京,出嫁的公主連同駙馬一起,趕來了帝京陪同皇上,太后一起過歲年。
而今年與以往不同之處還不止這些,歲年那晚讓所有人的都震驚的是,數十年不肯露面的太妃娘娘,居然在歲年當晚跟太后同席共享歲年晚宴——
好一派帝王家族和諧的畫面;前些日子清妃暴斃,太子病逝,這些絲毫都不影響他們今晚的狂歡;也許是大家都壓抑的太久了;帝王家族本來就是一個大家族,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誰還計較那些倒底是什麼鳥?
國卿王爺們,公主駙馬們,直到過了元宵節才逐個離開帝京,今年是皇家最和睦的一個歲年。
歲年一過,大地回春,冰雪融化,被厚厚積雪覆蓋下的莊嚴皇城也逐漸顯露出了它本來的面目。
恭王滿百日的酒席一過,太子妃上奏皇上,請旨帶著恭王到封邑去安享終老。皇上思索了許久也不定注意,望著還在襁褓中的恭王,皇上舍不得放行。
還是皇后諫言,道:“楓兒不在了,翠兒在宮裡待著多少有些傷感;不如就讓她去封邑好好將恭兒養大;皇上若是思念,相見恭兒,可以讓他們每年的歲年回來。”
皇上覺得皇后話說的有理,只是怕委屈了皇后;他知道太子不在了,最心傷的莫過於皇后,恭兒跟太子九分相似;留下恭兒,皇后看著他也許不那樣思念太子。
猶憶少時初嫁
皇后是國母,經歷了這一場糾葛他看淡了不少,“皇上,兒孫自有兒孫福,勉強不來;臣妾覺得,咱們走好腳下的路就足矣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