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4/5 頁)
朱靖江
逃課記 蒙木
夢入少年叢
我的“化學情結” 葉永烈
一點往事 洪子誠
燕園絮語 趙振江
喜歡閱讀 黃子平
融入我的大學 吳福輝
宿舍雜說 武弘麟
吾道悠悠
北大是一篇散文 張一��
未名湖是個海洋Ⅲ 許秋漢
致中文系07屆畢業生的一封信 溫儒敏
在邊緣重返自身 王光明
同屬於北大的理性與激情 馬麗華
去而復歸 戴錦華
承擔,獨立,自由,創造 錢理群
編後記
王立剛:北大最美的十棵樹(1)
北大里面,人有俗人,但樹無凡品。
世間的生靈惟有樹既誠篤,又靈動,沒有不美的。所謂“最美”決不是對其他草木的貶損,只是單出於某時某刻的感興,或者不知不覺間的“比德”。
第一, 三角地的柿子林。
這是一些早已被消滅的美麗喬木。
霜白而秋實,萬柿如燈,說不出的璀璨和溫暖。
當三角地柿子林和圖書館東草坪被剷除之後,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個前兆(Omen),或許校園歌手早在彈唱wind of change 的時候就已經憂鬱地預言了。
東草坪彌散的是靜穆之氣。
東草坪的松柏,佇立的姿勢像望羊的儒者,像嚴冷的隱士,它們像是在庇護、或守望著什麼,這種護望如履薄冰,如臨大敵,而且似乎朝不保夕。
柿子林散發的是蓬勃之氣。
高掛的柿子總讓我想起五六十年代的宣傳畫裡青年們的臉頰。那種氣色是如此飽滿,就像是神在他們的靈魂裡塗了一層金子。
走得太早的人沒有親歷那種悵然。
來得太晚的人無法想象它的美麗。
你說北大總是要變的。
我說你錯了,這不是變。
變和化是不同的。
宋朝人讀四書,蒙元人讀四書,甚至八旗人也讀四書,四書是道路,不同的只是行者的腳,這叫變;若宋朝人讀四書,至元朝讀密經,至清朝讀新約,這就不是變,是化。
北大還怕變嗎?北大本自戊戌變法中來,康有為說得好:變則通,通則久。北大是一直在變的,但萬變不離其宗。北大所宗的東西如果也變了,那就是化,北大也就不是北大了。
北大所宗的是什麼呢?
我不知道,就如同我從來沒有吃過柿子林的柿子,我曾想象過它的味道,四分甜帶著六分苦澀,因為它必定茹受了很多風霜。
第二,西門南華表的銀杏。
這是北大最壯觀的園林佈局。軒樓朱閣,飛簷嵯峨。如果不是這棵銀杏生得天庭飽滿,地閣方圓,枝雄幹壯,外秀慧中,怎能壓住這裡的氛圍。
清秋氣穆,燦然的落英和白果,隕墮如雨,仰首其下,覺得她佔滿整個天空,並且如同天空一樣有尊嚴。
不知是不是帝苑式的格局對這顆銀杏產生了影響,她透出不可匹敵的王氣。左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