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頁)
系列思想禁區,使人們不敢越雷池一步,思想僵化,不接受新事物,怕研究新問題。“四人幫”的這種流毒極為嚴重,必須肅清。除此以外,心有餘悸,怕擔風險,明哲保身,但求無過等等消極的東西,也是束縛思想的精神枷鎖,“應當統統去掉”。要加速實現四個現代化,就必須打碎精神枷鎖,跳出事務深淵,以高度的革命敏感去接受新事物,研究新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領導水平,改進工作方法,使自己的思想不斷更新,始終走在四個現代化這場偉大革命運動的前頭。”
1。 小刊物發揮了驚天作用,胡耀邦說,我死後要寫上一筆(5)
文中提到的第三個問題是“多謀善斷”。作者指出,現代化這場偉大革命帶來的迅猛發展的新形勢,不但逼迫我們要有對新事物的高度敏感,還要求我們在新事物層出不窮的環境中善於作出判斷,把革命的敏感性同革命的果斷性結合起來。“這就是毛主席一貫教導我們的,要多謀善斷。”
什麼叫多謀?就是“與多方面商量,向多方面作調查。”我們瞭解情況,制訂方案,要多聽各方面的意見,多研究各種材料,走群眾路線。有的同志與相同意見的謀得多,與相反意見的謀得少,與幹部謀得多,與群眾謀得少。這樣,瞭解情況就不全面。“我們不僅要與左右的幹部謀,更要與工人、農民、知識分子謀;不僅與相同意見的同志謀,更要注意與不同意見的同志謀。”既然有人提出不同意見,“你就應當與他謀,看看他的意見怎樣。”謀的方法很多,如開調查會、座談會等。要了解農業情況,解決農業問題,就上農村生產隊去謀。要了解工業情況,解決工業問題,就上工廠車間去謀。要了解科研情況,解決科研問題,就上研究室去謀。要了解教育情況,解決教育問題,就上學校課堂去謀。要了解商業情況,解決商業問題,就上商店櫃檯去謀。要了解軍隊情況,解決軍隊問題,就上連隊去謀。總之,“一切新事物都出在第一線,領導人員的頭腦,只能起一個加工廠的作用。我們要使自己的頭腦跟上迅猛發展的新形勢,必須多謀於各條戰線的第一線。”
什麼叫善斷?就是“在多謀的基礎上善於判斷,善於下決心,少謀武斷不行。”窮於應付,無法邁開腿上第一線去,根本不同人家商量,就下判斷,這叫武斷;還有一種,有謀無斷,想來想去,猶猶豫豫,下不了決心,不果斷,也不行。“多謀就能穩準,善斷就能好快。”為此,作者在文中還講了一段有關袁紹的故事,說:袁紹出身望族,四世居三公位,在封建士大夫中威信很高,門生故吏遍於天下。兵強馬壯,有幾十萬軍隊,號稱長戟百萬,胡騎千群。那時曹操只有四萬兵。可是幾年之間,袁紹就被曹操徹底打垮了。曹操部下有個參謀叫郭嘉,批評袁紹的要害是“性遲而多疑”,“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既不敏感,又不果斷,結果垮了臺。
作者由此認為,我們是馬克思主義者,有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武器,有一整套馬克思主義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完全可以做到多謀善斷”。〔14〕
這篇文章得到華國鋒的贊同,很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文章肯定了“抓綱治國”的方針。作者開宗明義地指出:“1978年是抓綱治國三年大見成效重要的一年”。在這樣一種形勢下,“我們應當以怎樣的精神狀態跨進這新的一年?”這當然很合華國鋒的口味。第二,雖然作者提出要“撥亂反正,正本清源”,但畢竟沒有直接批評“兩個凡是”。所以,文章的主基調是華國鋒可以接受的。幾個月後,《理論動態》發表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文章。此後,華國鋒也就不再支援這個刊物了。
1月5日,《理論動態》發表《農村集市貿易是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嗎?》。4月15日,又發表了《怎樣看待正當的家庭副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