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3/4 頁)
,它就是一種樂商。雖然精神勝利法的外在表現形式令人不敢恭維,但它確實就包含了樂商的合理內涵。令人拍案叫絕的是從來沒有人提出過樂商概念,但它的內容已經存在於人所熟知的精神勝利法之中。魯迅筆下的阿q,生活落魄,那無奈、無狀、無賴的形象,也許在今人的眼中,他就是一個可憐的混混,但就是這樣一個人也表現出強烈的對歡樂生活的追求和渴望:肚子餓了就去偷蘿蔔;飽暖思**,他也想跟女人“睏覺”並付諸行動;雖然對革命一無所知,但也想透過革命改變自己的生活處境,但是最後這種追求卻陷入四面碰壁而不得的境地。儘管如此,他依靠精神勝利法避免了自己毀滅自己的命運,沒有去上吊跳河自殺。幾代人對精神勝利法都是從自欺欺人的劣根性角度來評價的,可誰曾意識到並且明確提出過,精神勝利法就是使人歡樂的方法,能夠讓精
神歡樂的方法難道不是智慧的產物?我們看到歷史上那些偉大的科學發現發明,不都是發現發明者智慧的結晶,阿q有一種特殊的智慧才使他有一種驚人的調節自己心態的能力。
吳為看到歐先生改寫的這段文字,感覺很新穎活潑,可是透過自己通篇再一修改,還是擺脫不了原來的套路,依然有一種深陷巢臼之
中難於自拔的那種苦惱。歐先生認為還有一定距離,仍是靠拼組、刪削,建議放一放,整體沒有什麼顯著改變。又過了幾個月,吳為根據網上聊天經歷虛構了聊天形式改寫成q哥聊天,歐先生認為大部分虛構的聊天看不出對方是什麼人幹什麼的,又太分散,通知他出版社決定不出了,並告慰他寫的東西以後可以熱起來。
吳為開始致力於擺脫過去的寫作套路,先後受到高人指點,又努力了一段時間,有一種擺脫過去套路的輕鬆感,便在書稿的後記中描述了這種感受。
後記寫什麼?應該寫真實的創作感受。
終於能夠以輕鬆的感覺來寫這篇後記了。
從面向市場的立意開始,從隨筆式的散亂羅列的100多個“毛坯”到初步成稿,又幾經修改,算是成型了。究竟自我感覺如何?不象站在講臺上,可以直接面對聽眾的反應,又不如一對一的信件交流,陌生的寒暄幾句,熟悉的則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深入交流。樂商這個題目,我自己起個名堂,叫新式武器,既不象專業性的東西,有一個交流的圈子,又沒有熟悉的大眾語境。面向完全陌生的而且又很抽象的讀者。現在的讀者,無論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還是上班族、打工者,或是退休退崗下崗的閒人,更有專以書為審視研究物件的碩士、博士、院士,還有教授、專家、學者,在知識經濟社會,這種新式的、非專業的讀物,要想吸引他們的視線,現在叫眼線、眼球,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這並不是自我解嘲。看一看、想一想,圖書超市,圖書展銷的場面,幾萬冊、幾十萬冊甚至難以計數的書山中,讓人家瀏覽一下,僅僅是瀏覽一下的機會,說得冠冕堂皇叫壓力、考驗,說得直白易懂,叫死得難看。粗製濫造肯定不行,精雕細琢未必就能通得過。於是都追求通俗化。這裡有沒有獨立風格的一席之地?作者總是有專業的,他們的風格也勢必體現在各自的作品中。這就是風格。我原以為樂商這個題意很寬,寬及整個社會,因為無論男女老幼,有文化沒文化,自覺不自覺都在避免痛苦、追求歡樂。現在想來,這種想法未免天真、荒唐。難道研究古人的也把古人當作自己的讀者、研究幼兒的把幼兒當作自己的讀者?所以實際寫出來的東西,達到寬意,就連小學生能看懂、沒文化的人能聽明白,這個定位都不現實。因為很多名詞,連聽都沒聽說過,怎麼能在讀、聽的過程中發生興趣?只好一推再推,相信總有她的市場。現在,上飯店、去旅遊都存在去不去與後悔不後悔的風險問題,不要說讓讀者把書買回家耗費錢財、佔用空間,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