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部分(第3/5 頁)
馬,其中戰馬三千匹,其他都是用來替代耕牛的,因為怕這裡沒有牧草,大部分的馬匹都留在大寧府。”
“好,就訓練出三千精銳騎兵,其他人全都培養成弓箭手。”張灝隨口定下兵種配置,至於需要的弓弩等武器,自然難不倒富可敵國的灝二爺。
並沒有準備訓練什麼方陣槍兵,這北方到處都是山脈草原,機動性差的步兵除了堅守外,並不適合小規模的戰爭,至於遭遇戰,弓箭手都是臂力突出的壯漢,扔掉弓箭抽出刀劍,比平常計程車兵強力太多了。
“走,去武器作坊瞧瞧,還有其它的作坊,今日統統要看一遍。”
張灝興致高漲,當先朝城寨西北方走去,那裡已經建成若干個作坊,將來更是會升級為工廠的,所有工匠都是這些年舉族招募而來的匠戶,明朝森嚴的等級制度,無疑為灝二爺輕易招募到大批工匠而提供了最大的方便。
第242章 頂禮膜拜
第242章頂禮膜拜
千頭萬緒,張灝在東北一呆就是二個月,比起那些熟練工匠,他雖然沒有任何實戰經驗,但幾乎可以稱之為理論大師了。
明朝永樂時,很多技術工藝都得以長足進步,而戰爭無疑是推動技術發展的最大推動力,而匠戶世代傳承的國策,在初期顯然極具發展潛力,為了得到朝廷的重賞,無數匠人絞盡腦汁的改良祖傳手藝。
鄭和乘坐的寶船和許多技術都足以說明問題,反正張灝算是踩在了巨人肩膀上,他現在最不缺的就是工匠,尤其是關於造船方面的人才,因為朝廷不在大量建造海船,三百位手藝最好的師傅都被張灝用豐厚月銀聘請過來,鬧得朝中大臣幾次感謝過他,要不然,光是安置這些人連同家眷,就不知會愁懷多少官吏。
明朝在永樂皇帝駕崩以後,航海技術一落千丈,固然是古時工匠們敝帚自珍,但朝廷不重視絕對算是最大的原因,直接導致曾經紅火一時的造船廠被廢棄,無數擁有極高手藝的工匠淪落街頭,無數絕技紛紛失傳。
一大早,張灝灰頭土臉的爬出床,走出簡陋木屋,身上套著一件獸皮大衣,模樣好似一個野人一樣。
此處位於一處山谷中,說是山谷,不過是兩座小山之間的低窪平地,不過僅有一處出口,便於進行一些需要保守秘密的作坊安置此處,比如鍊鐵,比如研製火藥,比如打造兵器盔甲。
即使知道自己這麼做乃是吃力不討好,但張灝還是決定花費無數人力財力就行研發,就算經年下來沒有成果,但留下一份基礎給後人,在輔以詳細的記錄,無疑能為後代留下一份珍貴遺產。
五個大型磚窯建在一條河流邊上,數百個青年正在樹林中採伐樹木,一些婦女幫著打些下手,採伐的樹木用來製成木炭,此外還有從中原運抵過來的煤炭。
磚窯技術早在戰國時就已發明,明朝時早已趨於完善,窯子達到需要的溫度在用水冷卻後,又經過一系列的工序,最後能產出青磚,而自然冷卻的話,就會形成紅磚。
不管是修建城牆還是房屋,明朝時往往用糯米汁等物代替後世的石灰水泥,可是此時的駐地哪有這個條件,以至於絕大部分的房屋都是木製的。
地處北方,如何度過寒冬就成了首要難題,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竟然在百里地外發現了天然的石灰石,後世大連附近地區本就是石灰的重要產地,儲量之豐富,幾乎佔到了全國的一半。
隨便撿拾石塊已經足夠用了,根本用不著大肆開採,不過能一眼發現白色石頭有如此神奇的功用,大師張灝絕對是慧眼識珠,鬧得上千工匠再也不敢小瞧這位錦衣玉食的公子哥了。
不提全族老少都在夜以繼日的修建房屋,明年開春修建城牆自然也順理成章的提上日程,訓練弓手本就需要鍛鍊臂力,下下田間勞作,搬一搬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