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再戰遼東,唐高宗替父雪恥一舉滅掉高句麗(上)(第3/4 頁)
千帆萬艦直髮百濟。登陸後迅速調整隊形,向熊津城(今韓國忠清南道公州市,位首爾南,距離150公里)發起攻擊。沒多久熊津城被攻陷,百濟戰死數千人倉皇逃走。
蘇定方指揮唐軍從海、陸兩個方向,直逼其國都泗沘城(今韓國忠清南道扶余郡)。行軍不過二十餘里,百濟集結全部全力出戰,一番慘烈搏殺,百濟戰死上萬人,唐軍趁勢進入外城。
百濟國王扶余義慈帶著太子扶余隆逃向北境,唐軍隨即包圍泗沘。國王次子扶余泰自立為王,率領殘部堅守。太子扶余隆之子扶余文思見到大勢已去,與左右親信出城投降,城內眾多百姓紛紛跟隨前往,扶余泰無法阻止。
蘇定方下令攻城,唐軍將士迅速攀上城牆,大唐旗幟迎風飄揚,百濟守軍鬥志全無,扔掉兵刃跪伏請降,扶余泰在窘迫之下只得出城投降。
逃往北境的扶余義慈、扶余隆,以及百濟各地城主也相繼請降。
百濟原有五部,轄37郡、200城、76萬戶。高宗下詔,在百濟設定熊津、馬韓、東明、金漣、德安五個都督府,分別任命其酋長為都督、刺史。
十一月,蘇定方留下郎將劉仁願鎮守百濟府城,又安排左衛中郎將王文度為熊津都督,班師凱旋。
高宗在東都洛陽舉行了盛大的受俘儀式,將百濟國王扶余義慈等全部釋放。
【04】李治與高句麗的首次碰撞無果而終
消滅了百濟,下一個目標就是高句麗!
經過近一個月的準備,高宗於十二月十六日下達作戰命令,計劃兵分四路,從海、陸兩個方向進討。其中:
浿江道(今朝鮮義州)行軍大總管由左驍衛大將恝苾何力擔任;
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由左衛大將軍蘇定方擔任;
平壤道行軍大總管由左驍衛將軍劉伯英擔任;
鏤方道行軍總管由蒲州刺史程名振擔任。
這四路唐軍的總指揮,除劉伯英聲名不顯,其他三人都是百戰名將。
就在唐軍緊鑼密鼓的準備期間,卻發生了一起改變未來事態程序的亡人事故。
門下省給事中劉仁軌因得罪了宰相李義府,被平調到青州做刺史,奉命押運糧船渡海保障。當時風大浪急,根本不具備出海條件,李義府卻催逼他即刻發船,導致糧船遇風在海上翻覆,淹死眾多船伕。
李義府在高宗面前詆譭劉仁軌辦事不力,請求把他斬首嚴明軍紀。還好當時的朝廷風清氣正,中書舍人源直心秉公直言:“仁軌無罪,海風暴起,非人力所能抗衡。”高宗採納了源直心意見,把劉仁軌撤職,讓他以平民身份從軍效力。
這一決定,不僅為後來的大勝埋下了伏筆,還為大唐保留了一位賢良宰輔。
龍朔元年(661年)三月,大唐首任熊津都督王文度病故。百濟僧人道琛、大將福信藉機聚眾佔據周留城(今韓國扶安),並從倭國迎回王子扶余信擁立為王,率兵包圍了劉仁願。
訊息傳到大唐,高宗就地起用已經到達百濟的劉仁軌,讓他代理帶方州刺史,統率王文度舊部支援劉仁願。劉仁軌喜出望外的對眾人說:“這真是天降富貴,老夫我勢要掃清東夷,讓大唐曆法頒行海外。”
劉仁軌起自州郡,在陳倉做縣尉時,因折衝都尉魯寧橫行不法將他處死。太宗因他擅殺武將本想斬了他,全憑魏徵力諫得以存活,調任櫟陽縣丞,靠著自身能力一步步做到了正五品的給事中,素以直言敢諫著稱。
他雖是文官,卻膽大心細,深諳兵法韜略。唐軍在他統領下轉戰而前,所到之處勢如破竹。
百濟在熊津江口(今朝鮮南部錦江)豎起兩層木柵,劉仁軌率領所部與新羅合力猛攻,陣斬萬餘人。道琛只得解除包圍,退入任存城(今韓國忠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