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袁家二大爺死了(第2/4 頁)
揚信,大意是表揚曹家文,大災之年建粥棚,主動抵制糧價暴漲,有糧卻不賣高價的義舉;表揚張熹,大災之年為了保證糧店有足夠的糧食供應,不惜負債,以高於災年前三倍價格購糧的行為,號召民眾向曹家和張家學習,在困難面前互幫互助,共度災年云云。
表揚信一貼出來,就在民眾中產生強烈共鳴,大家都對曹家和張家災年不趁火打劫高風亮節的義舉點贊。但張熹看錶揚信的時候,眼皮卻不斷的跳。
張熹將存糧從曹家文名下買回來以後,轉手就用災年前的市場價,再提高四五六七倍,將糧食又賣了出去,買糧的商家都是他以前聯絡好的,這些買家大多數都是張熹多年的生意夥伴。
但自從縣衙寫了表揚信以後,買張熹糧食的商家都知道了,張熹用災年前市場價三倍買了曹家的糧。表揚信無意間將曹家與張家買賣糧食的價格公之於眾,這是張熹沒有預料到的問題。現在張熹用四五六七倍的價再賣給他們,商家們對張熹的這種行為都很不滿,雖然大家都是商人亦是朋友,這種轉手賺大錢的事大家都做過,但這樣明目張膽不擇手段賺朋友的錢,感到自己的智商被張熹貶得太低,所以大家都表示以誠信為本,願意買張熹的糧,但都不願意出很高的價,張熹最終賣出去的糧食,絕大多數只能略高於三倍的價賣了一部分,留下部分在自家糧店零售。
張熹在糧店外掛了一張招牌,招牌上寫明,每天賣稻穀、小麥、玉米和各種豆類若干斤,標出的價格是去年市場價的三倍。這個價是縣衙定的,公開賣糧的價格只能按照縣衙定的價格出售,但只有張熹店裡的夥計知道,招牌上寫的內容只是噱頭,糧店按照標價每天賣出的糧都是象徵性做做樣子而已,一旦有人出的價超過三倍,張熹就會悄悄地賣給他。
在買賣糧食的過程中,雖然沒有達到張熹設定的最大利潤,但大宗糧食一進一出,張熹還是賺了一百多兩銀子。懷裡揣著幾張銀票,張熹心裡樂滋滋的,回家讓侄兒張學東陪著自己喝小酒。
在逃荒的眾多親戚中,侄兒張學東是與張熹關係最好的,張學東勤快,會來事,在他自己的家鄉也混得風生水起,要不是這場天災,張學東不至於會逃荒到伯父家暫時避一避。
張熹喜歡這個侄兒,喝酒的時候,兩人一邊喝一邊聊,話說得投機,各自的酒量也是半斤八兩,張熹越喝心情越好,微醺之際,張熹嘴裡撥出一口惡氣,那個曹秀才娘子是個什麼東西!敢在我張熹面前搞怪!
張學東不認識曹秀才娘子,見伯父這麼短的時間,將糧倉糧食轉手一下賺得盆滿缽滿,就不斷恭維要以伯父為榜樣,好好向伯父學習。
張熹很得意,接著剛才的話,我要她知道,張熹是社會五大狠人!不好惹!
張學東是張熹三叔的大兒子,他家被水淹後,帶著妻兒老小也在張熹家度災。張學東在老家的時候就是個閒不住的人,優點是勤勞,缺點是容易衝動,喜歡與人爭論是非,也喜歡在人前提虛勁。
張學東對叔父災年收留他一家很感動,覺得不能白吃張熹的飯,他要儘可能幫張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所以,每天他都自覺地來到張熹糧店幫忙做事,其實也沒有什麼要緊的事情需要他做。張學東閒不住,自己找了一些事情做,掃地呀,抹桌子呀,搬運東西之類的,一刻也不閒著。
今天和以往一樣,一大早張學東就來到張家糧店,糧店剛開門,店裡就已經沒糧賣了,人們看著空空如也的糧店,只能搖著頭嘆息一聲默默離開。災年,到處都沒有糧,老百姓能理解。
店外來了兩個老人,男的拄著一根柺杖,女的一雙小腳,兩人穿著鄉下人的粗布衣裳,都是短打扮,一看就知道是莊稼人,聽他們說話的口音,還知道是外地人,但凡這個時候出現的外地人,大多數都是逃荒來的。女人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