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第1/3 頁)
日本戰敗時,澳大利亞軍方人員來到大久野島確認存放毒劑的數量為芥子氣1468噸、路易氏氣827噸、紅劑958噸、綠劑7噸,合計3260噸。另外根據《情報報告》第四卷,存放毒劑量為芥子氣1680噸(忠海)、路易氏氣910噸(忠海)、紅劑1035噸(忠海440噸、愛媛縣大三島595噸)、氫氰酸15噸(忠海)、綠劑7噸(大三島),合計3647噸。二者都包括裝填在筒內的毒劑。比陸軍生產毒劑總量的一半稍多一些,存放於忠海周邊的彈藥庫內,另外,有約3000噸製成毒氣彈等送達到其他場所。
催淚性毒氣彈藥、紅筒、氫氰酸手投瓶的生產量,總計為催淚筒2879042個、催淚彈33700發。紅筒合計為1597094個,手投瓶為208000個。
戰敗時日本國記憶體儲的數量,按《情報報告》第四卷,大致內容如下:紅筒:忠海493756個、廣島縣阿波島89504個、岡山49個、岡山縣三軒屋943個,計584252個。綠筒:忠海282702個。總計866954個。從總生產量中扣除儲存數,裝備部隊的紅筒、綠筒數量合計為4669092個。裝備數量中的大多數都用於中國戰場,或者遺棄在中華大地!曾根兵器製造所是日軍的毒劑裝填工廠,裝填的數量,不比大久野島更清楚。迄今發現的是在美國海軍技術調查團《日本的化學武器》(1945年12月)檔案中的&ldo;曾根兵器製造所的裝填實績&rdo;表。表中顯示,曾根化學彈裝填為213萬發。毒劑彈總量加上忠海的綠彈33700發共為2163700發。
海軍的毒氣彈稱為&ldo;特藥&rdo;。1號特藥為氯乙醯苯,2號特藥為二苯氰胂,3號特藥甲為芥子氣,3號特藥乙為路易氏氣,4號特藥為氫氰酸。按前述《情報報告》第三卷海軍的毒氣生產量表,總生產量760噸,約為陸軍的1/9。其他還有少量的亞當氏氣。
據《情報報告》第三卷,因光氣是作為染料使用的,在三池染料、保土谷化學、日本曹達均有生產,將其一部用於軍用毒氣運送給曾根製造所。包括工業用的生產量在下表中可以判明,總計為684噸。
經過對美軍資料的研究分析,1931年~1945年日本軍用毒氣的生產量如下:這是日軍在國內生產的毒氣總量。以下為《情報報告》第三卷提供的數字。
光氣、氯化苦不會全部轉用於軍用,而這些化學劑合計為22206噸。
裝填的毒氣彈可以估計為陸軍1646326發,海軍70600發,合計1716926發。此外,放射筒為陸軍的紅筒2657004個,綠筒2879042個,計5536046個。另有氫氰酸手投瓶208000個。以上合計毒氣彈藥的生產量為7460972發(個)。
有必要強調指出的是,上述美軍統計的數字只能是一種參考數字。日軍在戰敗投降前,為了掩蓋罪行,把這方面的檔案和材料全部銷毀了,很難再確切加以統計。即使這樣,人們從這些不完全統計中,也不難看出日本侵略軍大規模製造和使用化學武器的罪行。
第七章為皇軍增添光彩的化學戰學校:第一節化學戰 [本章字數:2035 最新更新時間:2009-07-10 16:24:290]
隨著化學戰劑和武器裝備的研究的深入,日本軍部決定加緊化學戰教育,設立化學戰學校,以培養化學作戰和化學防護的專門人才,同時,為編組化學戰部隊奠定基礎。日本軍部認為,化學戰學校的設立,&ldo;將為皇軍增添光彩&rdo;,其實,是為日本軍國主義增添罪惡。
教育最早的化學戰綜合課程教育開始於1927年,是在日本陸軍科學研究所進行的。陸軍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