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2/5 頁)
這兩個百人隊也沒有取成什麼龍鑲軍、鳳舞軍、武衛軍一類的傳統名字,一來是因為當時還沒揭竿造反,這樣取名不合適。二來是因為朱元璋在遊魂天際觀看歷史的時候,從後世的軍隊身上學到一個技巧,就是用數字來給軍隊編號,比如兩個百人隊分別叫做一隊、二隊,用數字來編號的好處就是,方便總帥隨時知道自己手裡究竟有多少隻軍隊。
軍隊少的時候,用龍鑲、鳳舞、武衛、玄武一類的名字取名還成,當軍隊多了,例如……有一萬軍隊了,每個百人隊還用這樣的名字,除了搞得總帥自己犯昏,不會有別的好處。終大明一朝,很少有皇帝搞得清楚自己究竟有多少軍隊,一來當然是有奸臣矇蔽,二來就是因為軍隊的名字取得太不直觀了。
但是換個方法來取,例如一隊、二隊、三隊……百隊……如果用這樣的方式來取,你只需要知道自己手底下最新建的一隻軍隊是幾隊,就知道自己有多少軍隊了。
例如新建了一隻軍隊,名叫百隊,你就知道自己手下有一萬大軍,如果新建的軍隊按順序應該編成千隊,那就說明你手下一共有十萬大軍,非常直觀。
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用數字編號可以使得軍隊的功能保密。例如大明朝的神機營,大家一聽就知道這是一隻火器部隊,敵人如果聽說神機營來了,就可以針對火器部隊的特點預先準備對策。再例如敵人一聽關寧鐵騎來了,就知道是騎兵部隊來了,預先做好對抗騎兵的準備……但是,如果把神機營取名成第五十五隊,把關寧鐵騎取成四十三隊,敵人透過間諜打聽到五十五隊和四十三隊來了,還搞不清楚究竟是什麼軍隊來了呢。
後世的軍隊一律採用數字編號,大至上就有這些原因在裡面。朱元璋是個善於學習的人,他覺得這樣很好,自然就採用了過來。
一隊、二隊、三十五個心腹近衛,把陣形一擺,兩百多把長矛一起向前伸出,隱隱然就有一股子煞氣衝出,經過訓練的軍隊與沒有訓練過的亂民,那真是有截然不同的氣勢。
正在搬運糧袋的鄉親們反應最慢,他們看到要打仗了,這才慌亂起來,將手上的糧袋往地上一扔,第一個直覺反應就是逃跑……但是跑出兩步之後,他們才想起來,我們是在造反啊,是出來搶糧食的,哪有扔下糧食跑的道理?
這些人跑了兩步,又迴轉了過來,亂哄哄地站成一堆,就在朱元璋的軍陣後面站著……他們不懂打仗,但是懂打架,打架的時候,他們就會這樣站在自己人背後,這個就叫做“扎場子”,或者叫作“撐面子”。
對於朱元璋來說,沒經過訓練的鄉民,確實也只有扎場子的功能,不指望他們做更多了。要保住自己的糧食,擊退鄉勇隊,所能依靠的也只有自己的兩百多名心腹手下。
種光道對著矛陣就跑了過來,到了陣前打了個滾,從矛尖的下面滾進了朱元璋的軍陣裡,他的幾十個手下也有樣學樣,跑到矛陣前滾了進來。
朱元璋沒下命令,他的手下們也就沒對付種光道,讓他滾了進來。
“朱八哥……救我……”種光道一進來就急叫道:“這些鄉紳的鄉勇隊太厲害了……我不是對手。”
你是他們的對手那就真有鬼了!朱元璋心裡暗嘲,嘴上卻裝出大義凜然的樣子道:“咱們是一起揭竿造反的兄弟,你有難我當然會幫你。”
種光道聽了這話,只覺得心裡一暖,他頭腦比較簡單,還以為自己從朱八哥的隊伍裡分離出去之後,朱八會嫌棄他,沒想到人家一開口就這樣說,直是讓他感動不已。
這時鄉勇隊也逼近到了前方一里左右,見到朱元璋森然的矛陣,對面的鄉勇隊明顯遲疑了一下,停了下來,不敢再盲目前進。
朱元璋的隊伍沒有說話,安安靜靜的,每個人都專注地看著前面的敵人,沒有吆喝,也沒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