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左右利手(1)(第1/3 頁)
心理學。行為分析。飄浮不定的統計機率。
草率、憎恨、遠拋近埋、頭身未分離、不希望死者的身份資訊過早暴露、踐踏身後尊嚴,社會地位剝奪……
犯罪心理學專業在讀的實習警員小秦是今天一早剛來隊裡報到的,目前只來得及做出一個不太完整連貫的側寫報告初稿。
方清月靜靜聽著曲若伽、孟餘、楊天銘等人各自發表觀點——話題已經很快從郭惠婷的習慣用語轉移到了瞿雯檸對親生父親的冷漠態度上——同時垂眼閱讀側寫內容,手下的筆隨意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寫寫劃劃,最初是在挑揀重點片語抄寫,但漸漸寫完一整句話之後,才發現自己寫出的是很多年以前看小說時受某人影響無意識印在腦子裡的一小段臺詞。
-“請問你有什麼實用的建議給我們做參考嗎?”
-“你瘋了嗎?我可是心理學家。”
……
意識到自己走神了,她忙將這行字劃掉,不動聲色翻到空白頁。
相比於自己擅長的領域和痕跡鑑識理論,心理學這門學科對她而言更像是一團觸不到邊際的白霧,她總是會忍不住在腦海中想象一個畫面:大群觀察者舉著放大鏡擠在一起,頭頂頭地專注圍觀一隻烏龜的一舉一動,密切分析烏龜的行為模式和眼神變化,試圖歸納整理出一些破譯某種高深密碼的訣竅,結果烏龜只是被風裡的小沙子迷了眼睛。
犯罪心理學理論認為偶然性中存在必然性,但她的職業在大多數時間裡卻專於透過已知的必然性來排除一切錯誤答案。比起物證的客觀和穩定,人類的內心活動顯得過於神秘莫測。情緒永遠沒有固定規律的節奏、角度、反應作用、力道和對應的創口形態,甚至也許就連烏龜自己,都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在寒冷雨天爬上岩石表面,太陽出來時反而躲回狹仄洞穴,還把眼皮眨動的速度快得令人咋舌。
千方百計尋找研究物件的活動規律,觀察、總結、側寫、預測,把自己測試出的資料編寫成文縐縐的理論,變換語序,用第二個詞語來解釋第一個詞語,然後在書本上永恆地躺平。也許拋屍地點之所以會選在化糞池,不過只是因為兇手就住在施工工地對面馬路、能從家裡一眼望到施工進度呢?
不敢確定。
但當然,她這種想法肯定是不客觀的。不理解某一門科學的深奧和準確性,歸根結底是因為隔行如隔山、不曾專攻而已。她抿著嘴巴悄悄撕掉那張紙,攥成團塞進口袋,抬眼認真聆聽頭腦風暴。
這時桌上的話題已經不知不覺來到吳文奇身上。孟餘顯然更傾向於懷疑這是一起金錢糾紛。
“……只有心虛的人才會這麼多年連身份證、銀行卡都不敢用,手機也換掉了,如果是我,這麼明顯對我不利的動機擺在這裡,我也不敢用。”
“還有拋屍地點。最有可能知道這個公園具體修建情況和進度的,肯定就是和承包方有關係的人,吳文奇很有可能是在他哥那裡看到過施工材料,然後就知道這個地方隱蔽、用不了多久就會動土蓋住,所以就以為是天衣無縫,結果沒想到五年之後會有熊孩子往裡扔簡易炸彈。”
田尚吳搖搖頭。
“如果只是一般的金錢糾紛,核心目的是躲債,是一種逃避心理,那兇手根本就沒有必要專程把死者的屍體拋在化糞池這種地方。這種棄屍行為明顯帶了很強的厭惡和損毀色彩,而且從某種角度來看,還具有一定突出兇手性格色彩的潛在意圖。”
“就是就是。”曲若伽附和道。“就是那種‘不僅要殺了你,還要讓你死後也不得安寧’的變態心理。”
“虛無縹緲。”孟餘不以為意地哼了一聲。
老楊揮了揮手,指向白板。
“這個家政王麗萍,是哪年去的瞿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