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3/5 頁)
後裔,早已忘記先人初衷,一味貪圖權勢,自以為是,不但不想著匡定社稷,解民於倒懸,反而各逞私慾,互相攻打,以至於被元軍各個擊破。最後,元朝大丞相脫脫親率百萬大軍,將張士誠圍困於高郵城,準備一戰而定東南,徹底肅清南方義軍。
當此生死絕境,東海島嶼上的智者高士被迫盡棄前嫌,連成一氣。所有的東島弟子,無論親疏貴賤,紛紛赴援高郵。那一戰,可說是驚天動地、日月無光。元軍人多勢眾,高郵外城幾被蕩平,內城也是岌岌可危。誰知東島弟子不僅視死如歸,抑且製造了許多可怕武器,屢屢重創元軍。雙方拉鋸苦戰,足有月餘,元朝大軍終於潰敗,脫脫也被免職。從那之後,元廷再也無力聚集重兵,被迫放棄東南,退守北方。
倘若此時,東島弟子仍能齊心協力,大可乘勝北伐。誰知道,強敵方退,島內又因功賞不一,生出齟齬。轉眼間,南方再次陷於混戰,百姓重又落入水深火熱之中。也就在這時,一個年輕人駕乘孤舟,自海外悄然歸來,登上了江南的土地
第3章悲劇的梁思禽
這個少年叫梁思禽,回到中土,目睹戰亂之慘,心如刀割,遂動了匡定天下的念頭。但他性子沖淡,並無王霸野心,通觀南方群雄,大多貪婪暴虐,唯有本朝太祖、朱元璋朱元璋胸懷大志,待百姓多有善政,只苦於地勢不利,被東島群雄所包圍,尾難顧,形勢十分不利。
梁思禽見狀,便投入朱元璋帳下,助其治軍整武,建造攻守利器,陸續打敗東島弟子。東島群雄感覺不妙,二度聯合起來,圍殲朱元璋。一時間,雙方各自建造龐大可怖的武器,徵數十萬大軍,打得難解難分;但梁思禽終是智高一籌,東島無論運用何種機關計謀,均被破解,加之朱元璋又雄才偉略,經歷幾次大戰,終將東島群雄逼入絕境。
這時,梁思禽的來歷被猜出,雙方百年舊仇,又添新恨,當下依武林規矩,寄刀留簡,約在八月十五,靈鰲島上,比武論道,一決生死。
東島的絕頂高手傾巢而出,先行佈下陣勢,準備讓梁思禽有來無回。直到夜色將闌,圓月西墜,梁思禽也未露面,東島諸大高手皆認為不敢來了,正在議論紛紛,忽聽海上傳來洞簫之聲,梁思禽一人一簫,踏著一葉扁舟,飄然而至。
這門武學,在靈鰲島上,第一次橫空出世,令東島中人措手不及。尋常武功,不過憑藉兵刃拳腳,但這周流六虛功,卻可駕馭天地間諸般大能,天地山澤,風雷水火,無不成其利器,可說已不是人間的武功,乃是“西崑崙”梁蕭天下無敵的“諧之道”的終極版本。
這一戰,東島對周流六虛功無法可施,被梁思禽連敗九大高手,最後群起而攻,依然一敗塗地。
這一戰之後,梁思禽在島邊石崖上裂石成紋,寫下:“有不諧者吾擊之”從此之後,這七字威震武林,而東島卻是一蹶不振,再也無力爭奪天下。
這七個字,也成為東島抹不去的恥辱
此後,朱元璋再無敵手,陸續續平定南方,並以破竹之勢,揮師北伐,滅亡元朝,恢復大漢衣冠。
那時,隱藏了許久的矛盾爆發了
梁蕭、梁思禽父子,都是信奉和諧之道,反對戰爭,反對流血,反對壓迫,崇尚平等,和諧。
若是在二十一世紀,天朝建設和諧社會的時代,他們有市場,會受到重視。
可是在亂世,宋亡元立,或是元亡明初時,在處處講究強權,處處講究壓迫,處處都在流血,處處都在拼殺的時代,卻是不合時宜,註定是悲劇的
諧之道,成就了他們;諧之道,也毀滅了他們。
朱元璋得天下之後,在治國思想上與梁思禽發生了劇烈才衝突。
梁思禽是一位智者,卻不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朱元璋不是一位智者,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