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部分(第1/5 頁)
�
“等試車的時候,那要等到什麼時候,我告訴你說,你現在就選我們上石化的催化劑,我們馬上根據你們的裝備進行試驗,不能用,我們立刻修改,絕不耽誤你們投產,比競標投標那一套又簡單又實用。”申山拍著徒弟的胸脯保證。
蘇城泛起難明的笑容,道:“你們的催化劑修改速度,有這麼快嗎?”
“我60年代就開始研究催化劑了。你告訴我投產時間,我告訴你能修改幾次。”申總工信心十足。
蘇城依言道:“投產還不能確定,試車的話,今年年底前,肯定要進行一次。”
“今年年底……”申總工重複了一遍,臉色微變,道:“那不是連2個月都不到?”
“機械化的大化工裝置,全部晶片加起來都沒有10斤重,試車的時間當然快了。
”
蘇城說的理所當然,申山和他的徒弟則不然。兩人甚至考慮蘇城矇騙自己的可能。
國內化工裝置的投產期,往往要拖延2年左右。這裡面,有官僚的原因,有工程公司的原因,也有國外廠商和進出口公司的原因。
大華實業卻不同,為了儘快投產,戰略部早就做過無數次分析,反覆確認影響工程進度的因素。最終得出的結論,是“落實圖紙”和“長週期裝置到貨”。
大化工裝置的建設和城市建設差不多,不同的得區要單獨勘探測算,最終形成圖紙,圖紙沒有確定,工程就不能開始。歷史上,等待圖紙等兩年的事情都有,任憑購買來的裝備風吹雨打,堪稱神奇。
長週期裝備則是另一項瓶頸。例如甲醇裝置裡,直徑4米的大罐子就是一個長週期裝置,廠商下來訂單就生產,少說得兩三個月的時間,前面要是還有排隊的,就得順延,再有插隊的,又得順延。大罐子不到貨,零件再全也不能進行安裝,等於說,重要裝置不到,普通零件到貨了也無濟於事。一套大化工裝備,幾十上百的長週期裝置,若是不能一一落實,向廠商不停的確認,拖延一旦發生,就變成工得等裝置……
國企效率低下,往往以等為主。一個大罐子沒送到,它也許打個電話就算了。沒有正式的檔案催促,甚至沒有律師催促,對方廠商就敢在前面插隊多賺錢,越是年景好的時候,越是如此。
等來等去,三五個月半年時間就過去了,國企內部一旦發生調動,拖延的就更久了……
蘇城自然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他幾乎是動員了集團的全部能量,不僅每日督促,派員前往生產廠商討論,而且動用資金積極插隊。要不是考慮到12萬噸的甲醇裝備更吸引眼球,他說不定先把拆解自巴西的舊裝置運來了。
這種有分析有動員有行動力的作業模式,現代化程度完超上石化,申總工渾濁的眼珠,根本無法分辨蘇城說的是真是假。他是50年代進廠工作的,從未真正的脫離官僚體制進行大化工安裝。前幾年,他們生產一套10萬噸級乙烯裝置,要用2年時間,投產也要2年左右,除了政治任務,悠哉的商業模式從未以月為單位考慮過問題。
見蘇城的表情不似作偽,申總工拿不準了。
蘇城猜想,2個月時間估計不夠他們做一次除錯。他也不等申總工食言,輕聲道:“等12月吧,我們試車的時候,肯定會邀請上石化的。”
“只好這樣了。”申山情緒不高。
蘇城有些同情,又有些無奈。對一個60歲的老人來說,改革開放以後的社會,的確是變化太快了。
年輕人稍不留神都會走丟的年代,老人要想跟上社會的節奏,跟上科學的節奏,實在辛苦了一些。
“您要是有興趣的話,過兩天,我們大華化工公司,就要接受卡利薩公司的‘面試”上石化可以來參觀。”蘇城主動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