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熱火朝天(第1/3 頁)
崇禎十六年的夏季,諒山府異常忙碌,到處都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在成子龍的操作下,二十萬兩人頭費撒出去,收穫了良好的效果,廣西當地轉運難民的熱情空前高漲,本來預計到年底才能將先前答應的十萬難民給轉運完,結果僅用了半年的時間,到了七月份,十萬難民就已經全部轉運完畢。
不僅如此,就連廣西當地的一些居民透過各種渠道打聽到諒山府有這麼好的政策之後,也是蠢蠢欲動,畢竟,誰不想要更多的土地呢?難民固然是一窮二白,但是廣西當地也有很多生活困苦的民眾,特別是很多壯民,還處在原始的部落時代,被頭人欺壓,難道他們不想獲得更多的土地?
在此背景之下,有些人偷偷從其他地方越過邊境,前來諒山府,高衡他們是來者不拒,不管你是什麼民族,漢人也好,壯民也罷,只要願意投奔,都可以吸收過來,按照原本的政策分配土地,一時間,諒山府的人口得到了大規模的增長。
不僅如此,阮氏信守承諾,在高衡取得諒山府和新安港之後,阮氏的支援順利到達,數月之前,諒山府的糧食迎來了第一次豐收,高衡是著實感嘆肥沃土地的產糧能力。安南人佔住的這片土地真是老天爺追著餵飯吃,一年三熟產出的還是質量上乘的大米,想餓死都難。
怪不得後世安南的人口能呈現爆炸式增長,這麼一片小小的土地竟然承載了過億的人口,並且這還不算,它還是南洋地區重要的糧食出口國,人家國家糧食自己都不夠吃,安南能安排一億人不說,還能大量出口,不能不說是個風水寶地。
有了糧食,高衡的底氣就足了很多,最起碼這裡的民眾是餓不死了。高衡測算過,如果將諒山府原先的五十萬畝耕地全部利用起來,按照畝產五石來計算,一年三熟至少就是七百五十萬石糧食,即便是全部人口按照成年人計算,一人一個月消耗一石糧食,那每年的產糧也足以養活六十萬以上的人口,若是將老弱婦孺計算在內,只會更多。
當然,這是理想情況,畢竟還要有其他用度或者碰到個天災人禍什麼的,這麼看來,至少三十萬人口是沒問題的,有三十萬人口,這五十萬畝耕地就能完全運轉起來。這是一個良性迴圈,耕地越多,人口就越多,人口越多,就能開荒更多的耕地。
有了糧食,高衡便不需要阮氏來支援糧食,只管找他們要銀子。對於阮氏來說,這也是個雙贏的局面,畢竟運糧食和運銀子的成本完全不一樣,運送糧食需要大量的船隻,運送銀子,只需要幾艘大船就可以了。
按照阮氏跟高衡達成的交易,高衡負責在北面拖住鄭氏國內的軍隊,為此,阮氏需要每年支付二十萬兩白銀給高衡。第一批的二十萬兩白銀在六月份到達,高衡愉快地進行了接受。不過阮氏使者的話說得也很清楚,要想要明年的錢,就要想辦法弄點動作出來,讓鄭氏不得不派出大量兵力來防守,給廣平前線減輕壓力。
高衡照單全收,至於搞不搞一些動作,那就不是阮氏可以操控的了,等於是二十萬兩人頭費,由阮氏政權幫他們給出了。
現在,高衡的手上有超過五十萬兩白銀,還有百萬石糧食,可謂是財大氣粗,他還從來沒有這麼闊過。
整個諒山府的人口擴充到了十六萬人,其中約有一半的民眾在從事農業生產,按照一人三畝地的原則,足足一半的耕地被利用了起來。民眾的潛能是需要激發出來的,比如一個家庭三口人,兩大一小,按照原則,小孩也要分三畝地,這樣三口之家就能擁有九畝土地。
民眾是不會放棄土地的,要想保住九畝地,兩個大人就要玩命勞作,如此一來,根本不需要高衡他們去督促,民眾自己的種地熱情就非常高漲。兩個人不怕苦不怕累,這可是自己的土地,不伺候好怎麼行。
稍大點的孩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