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初見鄭森(第1/3 頁)
十月中旬,一支規模頗為龐大的艦隊在海面上航行著,他們的目的地正是諒山府的新安港,這支船隊由原先蒲德曼商隊的十艘船隻加上鄭森艦隊的十幾艘戰艦組成,也算是一支可觀的力量,一個月的海上航行,基本上沒有遇到任何麻煩,海盜或者商船都是唯恐避之不及,讓他們得以順利返航。
在到達新安港之前,蒲德曼特意放出了信鴿,通知了港口船隊的情況,高衡在接到訊息之後,跟鄭芝龍的反應一樣,也是馬不停蹄,帶著人馬趕到了新安港碼頭。他萬萬想不到,蒲德曼和景昭竟然把活幹的這麼漂亮,居然真的見到了鄭森,不僅如此,還協助福建水師打下了熱蘭遮,把後世課本上的鄭成功收復臺灣提前了這麼長時間。
這也就算了,他們還真的把鄭森給邀請到了安南,得以讓自己和曾經的偶像見上一面,這怎能不叫高衡欣喜。
蒲德曼他們出發的這兩個月時間,高衡可沒有閒著,諒山府幾乎是每一天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首先是軍隊的擴充,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軍隊的人數也在進一步擴充,除了已經整編的四個旅之外,又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兩個新訓旅,招募的新兵全部放在新訓旅當中,進行統一訓練。
另外,高衡還在諒山府各地建立了小型馬場,實際上,這一套倒是源自於明朝。自古以來,戰馬都是產自北方或者西北、西南的邊疆地區,就算是中原地區的產馬區也基本上位於黃河北部。
但當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時候,明軍是自南向北進行北伐,也就是說當年朱元璋的地盤並不在養馬區,所以在他的號召下,私人馬場遍佈各地,為此明廷還創立了一套制度,叫做馬政。
馬政說白了就是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官牧,比如說御馬監、苑馬寺這些機構用當地的軍戶給朝廷養馬。再者就是民牧,由兩京太僕寺所屬的官馬,交給屬地的民戶家養,再給予統一補貼,如果養馬的家庭每年能生育一匹小馬駒,就可以免去差役之苦或者是免稅。最後就是馬市,在邊境進行馬匹交易,擴充戰馬。
高衡現學現賣,這三條策略在諒山府可以並行,首先是諒山府本來就靠近西南邊境,西南的山地馬雖然不能說特別好,但是也算馬馬虎虎,諒山府有銀子,商路也打通了一些,完全可以進行貿易,購買一些馬匹。況且他們跟安南雖然處於戰爭狀態,但是誰不喜歡錢,只要錢給夠了,安南官軍或者地方倒賣一些戰馬也不是不行,這就等於多了一個渠道。
然後就是官牧,蒲德曼等人出發之後,因為諒山府的人口已經擴充至三十萬,軍隊擴充到六個旅,所以在高衡的提議下,在諒山府府城內將原先的軍衙變更成了興華軍軍部,機構設立更加健全,對軍隊和全域性的掌控力大大加強。
所以,以軍部為首,建立了軍部直管的兩座馬場,挑選優良種馬,從民眾中選拔有養馬經驗的人,專門從事養馬工作,為興華軍培育戰馬。
另外就是民牧,發動民眾的力量,但是跟當年明朝的政策有所不同,軍部就是直截了當給錢,一戶家庭若能貢獻一匹戰馬或者馱馬,軍部會按照市價進行收購,除此之外,還會多給一份錢作為獎勵,這份錢稱為多產獎,從第二匹馬開始,往上累加。
比如,崇禎初年,一匹正常的戰馬需要銀子三十兩,現在的行情早就已經漲到了五十兩,若是從民間收購一匹戰馬,需要支付五十兩,兩匹應該是一百兩。軍部在此基礎上,以兩匹馬為限,貢獻兩匹馬者會額外得到二十兩銀子的補助,以此類推,三匹馬就是四十兩,這大大提高了民間養馬的積極性。
為了鼓勵民間養馬,高衡還讓軍部的官牧挑選種馬給民間育種,生下小馬後,種馬歸還,小馬你自己養,養成了交給軍部,軍部就支付白銀,這更是進一步促進了民眾的主觀能動性。
諒山府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