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德川幕府(第1/2 頁)
不明不清翊坤宮之變400德川幕府“回陛下,到慶長十五年末,在冊大名共有247家,御家門大名39、譜代大名91、外樣大名117。”大谷光道沒有起身坐下,而是跪在波多野信二的側面,先把皇帝的問題翻譯給信二,再把信二的回答翻譯給皇帝。
大名就是日本的諸侯,佔有大片土地和民眾,自己管理自己的封地,擁有軍隊和執法權。每年上繳一部分收入給天皇或者幕府將軍,在打仗的時候按照收入的不同提供一定數量的軍隊或者勞役。
其實江戶時代的日本才是最典型的封建社會,天皇或者幕府將軍是眾多諸侯共同承認的領導,但天皇和將軍只能管理有限的土地和人口,其餘都由諸侯們管理,也就是封國。
怎麼來區分大名們該上繳多少稅和兵役呢?在室町時代到戰國時代採用了貫高制度。把領地上的產出先換算成銅錢價值,再以此為依據納稅服役。
豐臣秀吉大部分統一日本之後,搞了一套叫做太閣檢地的新計算方式,大概意思就是先預估一下大名領地內糧食和各種物資的產量,再全部換算成石這個單位,也稱石高。
比如薩摩藩是60萬石的大名,平戶藩只有6萬多,兩者比較起來,薩摩藩從領土面積、土地產出、城鎮數量、人口多少等等各方面都落後太多了。
石這個容積單位或者重量單位,此時有點像後世的經濟學指數,比如gdp,是個綜合經濟指標,不是很準確,只反應了一種趨勢。
御家門、譜代和外樣的稱號,是德川家康在關原合戰獲勝之後才弄出來的,目的是為了區分諸侯們的遠近親疏和地位。
德川家康的三個兒子被分封到了尾張、紀伊和水戶,叫做御三家,類似大明的親王就藩,只是權力要大很多。
將軍的其他親屬衍生出來的大名被分封在京畿附近,叫做御家門。御三家和御家門放到一起統稱為親藩大名,屬於德川幕府利益集團的核心,有點像明朝的皇親國戚。
譜代大名是在關原合戰之前站在德川家康一邊的諸侯領主,算是有擁立之功,大多被安排在距離京畿地區比較近、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領地裡,屬於德川幕府的骨幹力量。
外樣大名基本都是在關原合戰前與德川家康一派為敵的諸侯領主,戰敗之後投降歸順了,數量還挺多,殺不得也裁不得,於是被拆分或者分配到比較偏遠貧瘠的領地裡養著,並受到嚴密監視,屬於德川幕府裡不太穩定的因素。
在德川幕府中,重要職務基本都是由親藩大名和譜代大名擔任,外樣大名很難染指。但外樣大名數量最多,差不多佔了全部大名的一半,有些的實力還挺強大。
所以光靠排擠和冷落並不能讓德川家康放心,生怕哪天外樣大名會聯合起來反對自己的統治,於是又想出了兩個辦法,一個屬於繼承發揚,一個涉嫌抄襲。
先說說繼承發揚的,叫做參覲交代。什麼意思呢?就是在江戶城蓋了很多宅邸,讓大名們把妻子送過來當人質,長期居住。
而大名本人隔一年就得到江戶來覲見幕府將軍,並住上一段時間,有些大名還得在江戶長期居住,被稱作定府。平均算起來,每年會有一半大名居住在江戶,另一半在各自的領土裡,來回輪換。
這麼做有什麼用處呢?如果大名想造反,只要離開了江戶城依舊可以行動。至於說拿妻子當人質就更是無稽之談了。
按照漢文化的說法,成大事者不能兒女情長,必須得狠。劉備劉皇叔如果少扔幾次媳婦,保不齊早就被曹操抓住砍了,三國也就無從提起了。
其實當人質只是表象,耗費錢糧打擊經濟才是更深層面的險惡用心。拜參勤交代制度所賜,各地大名只需繳納固定稅賦,剩餘的可以全權支配,既不用向幕府提供詳細賬目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