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第1/2 頁)
信封中的紙被苗萬金取出,這是一張折起來的發黃的紙張,常年倒賣古董的苗萬金出於職業的敏感,他察覺手裡的紙年頭肯定不短,隨即小心翼翼的將紙張展開,這方面他很有經驗,他深知年頭老的紙很脆,一不小心用力過大就會被損壞。
黃紙被輕輕展開,上面豎排寫著幾行楷體字,這些字都是繁體字,所以大概意思苗萬金都看得懂,
最右邊一豎列寫著珂古藺家訓五字,接著是:
古藺坎巴那受祖上傳業,為長生守陵人之第四十七代,豈料黃巢之亂禍及此處,終日恐陵顯露,遂吾棄家掩陵,前往中原,今已過數十載,吾命危在旦夕,特囑吾後裔,待得戰事停息,切不可忘返鄉守陵,切記&l;狹天一線,白箭穿山,長生一臥,萬世真人&r;。
這家訓不難理解,讀下來應該是一位叫坎巴那的人留給後代的信,說他是第四十七代長生守陵人,由於受到當時戰事的影響,他擔心陵墓會被人發現,所以他掩蓋了陵墓,帶著一家人去了中原,將死之前留給後人一封信,讓其等戰事平息,回到家鄉繼續做守陵人。
&ldo;長生守陵人,那不就是守關羽陵的人嗎!&rdo;讀完黃紙上的內容,王浩眼前一亮
正文 050 鑑定家訓
網際網路 更新時間:2014-5-19 14:31:56 本章字數:2798
鄭教授點了點頭道:&ldo;沒有錯,長生守陵人就是關羽墓的守陵人,還有這裡黃巢之亂應該說的就是黃巢起義,那已經是唐代末年了,差不多是公元859年前後了,如此說來,這些長生守陵人為關羽守陵至少也得六百多年了。
而且這家訓裡還說出了守陵人的地點是在珂古藺,珂古藺就是今天四川的古藺縣,它正好在大婁山西側北段,距離四川考古隊發掘出的那個隋朝古墓不遠,原來關羽陵在那附近!&rdo;
臉色漲紅,鄭教授顯得很激動,因為這張家訓不僅將長生守陵人守陵時間又延長了三百多年,同時也有關於關羽陵大概位置就在古藺縣的記載,這在考古界可是一個重大的發現。
&ldo;這後面的四字詩句怎麼顯得有點突兀呢?&rdo;範清雅託著下巴沉思道。
鄭教授默唸了幾遍詩句後道:&ldo;沒錯,這裡突然出現這首詩也太不符合常理了,通讀全信,裡面只是說這坎巴那是關羽的守陵人,但他並沒有交待關羽陵具體的位置,也許這關羽陵的秘密就藏在這詩句當中。&rdo;
眾人都默默點頭表示同意,可是這四句詩雖然簡單,但前兩句&ldo;狹天一線,百箭穿心&rdo;這句就讓人費勁,百思不知其意。
&ldo;苗叔叔,這黃紙上說的可信嗎?&rdo;站在一旁看了多時的周青忽然問道,雖然這黃紙上的內容對於解開範贏留下的數字之謎極為重要,但也正因為如此,其內容的真假更為重要。
周青說的沒錯,看到信後,大家都一直把注意力單放在了信的內容上,都忽略了鑑定信的真偽。
聞言,苗萬金皺了皺眉,他將鼻子湊近黃紙問了問,又遞給鄭教授道:&ldo;鄭教授,你怎麼看,我覺得這紙應該年頭不短,而且這上面的楷體字蒼勁有力,字形結構勻稱美觀,字形偏扁,是唐朝字型的特點,但是不是唐末的我就說不好了。&rdo;
小心翼翼的接過黃紙,鄭教授仔細觀瞧了片刻,也點頭贊同道:&ldo;這應該是一封古信,這紙張看上去應該是當時人常用的麻紙,麻紙起源於唐朝,產於四川,因此也稱蜀紙。&rdo;
&ldo;蜀紙造價昂貴,當時還是指定的官方用紙,一般平民很難用到,這幫長生守陵人守陵六百年,蜀國早已滅亡,他們已經不吃官餉好多年,想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