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第3/5 頁)
行經略,或可建功立業名垂青史。”
方應物的語氣並不激烈,但彷彿在平淡之下具有魔力。但寥寥幾句,將楊巡撫說的心潮澎湃。
但楊巡撫又心存疑慮,“多年之前,就有大臣提議大規模用兵搜套,以收永絕後患之效,但勞師靡餉的可能更大,所以一直未成決議。你說經略北邊,哪有如此容易。”
“不見得一定要大舉用兵,至多關鍵時候出師奇襲就可,甚至有可能兵不血刃。以晚生的想法,既然滿都魯主動遣使朝貢,我們可以趁機開邊市,想必北虜那邊也是非常樂見其成,他們對中原物事需求更甚,不然也不會頻頻冒死南下搶掠。”
崔師爺在一旁大驚道:“那豈不是通敵?”
方應物淡淡道:“若開邊市,當然不是沒有條件,那就是這次我方只與北虜一部互市。若滿都魯部來互市,癿加思蘭部則不許。”
楊巡撫頓時明白了,恍然大悟道:“這是二桃殺三士之計,挑動北虜內鬥?”
“癿加思蘭部與滿都魯本部本來就矛盾尖銳,稍有風吹草動,也許就要廝殺。北虜那邊以下弒上的事情概不罕見,時常有之,利用好這些,事半功倍。”
楊巡撫皺眉不語,他也不是沒有顧慮,大明開國百年,北虜從來都是勢不兩立的敵人。如果開邊市,哪怕是為了用計策而虛以委蛇的開邊市,只怕也要遭到懦弱或者通敵的非議。
方應物又提議道:“若擔心朝廷非議,那便對滿都魯使節說,叫滿都魯接受朝廷冊封。若是如此,朝廷開一次邊市作為恩賞,那也是題中應有之意。而且能說動北虜大汗受冊封,也是一樁大功。”
這次連楊巡撫都吃驚了,“滿都魯高居汗主之位,是名義上的共主,他肯答應麼?”
方應物哂笑道:“他會不會答應,在下也不知道,但總可以試試看。彼輩不服教化,不知禮義廉恥,若是有利可圖,答應朝廷一個虛號又算什麼。
在他想來,不管大明給了他什麼名頭,但在草原之上仍舊可以自稱大汗,又有什麼損失?
當然,朝廷也沒什麼損失,就是封出去一個虛號,送去一顆金印而已,目的就是暫時籠絡。但利用終歸是利用,日後有機會,該殺還得殺!”
楊巡撫仍拿不定主意,方應物所說的策略畢竟事關重大,對朝廷政策是極大的修正,甚至可以說直接堵上了自家前程。
他已經位居封疆大吏,要進一步很難,但要下來卻很容易,承受風險能力反而很低。
方應物最後果決的說:“若撫臺有所顧慮,那不妨晚生以自己名義上書,詳述此間方略,撫臺大人轉奏給朝廷,讓朝廷諸公自行做主。”
“如此甚好!”楊巡撫聽從了這個意見。正所謂光腳不怕穿鞋的,方應物只是個秀才,相對於巡撫就是個光腳的,就算被朝廷追責也沒什麼可損失的。
如果朝廷同意,他這巡撫就不承擔政策風險了,只要按照朝廷意思把事情做好,功勞一樣跑不掉。(未完待續。)
ps: 涉及到蒙古很難寫。俺對蒙古史實在不瞭解,臨時抱佛腳難免有漏洞,如果讀者裡有對蒙古史精通的,可以多多提意見,俺也好參考一二。
抱歉,下面這段劇情始終理不順
大家再給半天時間琢磨琢磨,自己著急也沒用。(未完待續。)
第一百五十一章 悔之莫及的劉棉花
計議已定,此後方應物就在巡撫書房裡,提筆將自己的思路細細寫成一篇策文。全篇重點並不是自己的提議,而是著重說明了北虜各部情勢分析上面。
自從轉攻為守,靠邊牆隔離北邊以來,中原對塞外的訊息就差了很多。最需要讓朝廷知道的是詳細情報,只要明白了敵情態勢,自然而然就會選擇同意他的想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