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4/5 頁)
子聽到過的一句話,一個人用一萬賺到一百萬很難,但是從一百萬賺到一千萬卻相對簡單。現在他就有這種感覺。自從父親中瞭解元,自己拿下縣案首,彷彿一夜之間,很多通道就很自然的都出現了。
直到吃過晚飯,方應物才漸漸冷靜下來。又想起了考場中朱知府的反覆無常,細細回想和琢磨過後,方應物突然感到府尊的一言一行絕非無的放矢,很值得玩味。只是當時自己心態比較放鬆,沒有放在心上認真去想。
首先,自己是新科解元的兒子,又是縣案首,無論名次高低,都有可能被有心人解讀。
所以朱知府先是斥責自己幾句,然後再抬舉幾句,黑臉紅臉他全都先唱過了,別人也就沒什麼可說了,既不好抨擊他心有偏私,也不好諷刺他打壓後進。
其次,採取先抑後揚的方式,最後給個府試第二的成績,這也算是製造機會賣人情,表達了“寫這麼爛都取你為第二名”的意思。
第三,大概朱知府想叫他方應物參加府城迎接商閣老返鄉的活動,但又擔心他年少輕狂,不好使喚。所以打一巴掌給一個甜棗,敲打敲打他又讓他無話可說,最終能老實幾分。
想至此處,方應物不得不讚嘆一句,這朱知府的心思真是彎彎繞繞的縝密!他就這麼簡單的幾句話,便把有可能出現問題的地方全部堵上了,方方面面也都顧及到,並且杜絕了一切出簍子的可能性。
至於叫自己一同去迎接商相公,那原因更簡單。總要有地方名流代表,本來自己父親這同鄉新解元是個合適人選,但父親去了京城,就讓自己這勉強也能上臺面的縣案首代其勞了。
不過朱知府心思複雜歸複雜,但對自己沒什麼惡意,也沒有什麼壞處,方應物只能全部領受了。
次日,方應物無所事事的在旅舍發呆時,忽然有同縣的幾個考生來找他,請他一起去南門外喝茶。
“聽說朱府尊成化五年上任以來,力主在南門外修了長堤,擋住江水。然後這幾年,沿江那裡形成了繁華街道,大大小小集中了十數家茶鋪。今日我們便去見識見識。”
方應物左右也是無聊,便隨著同鄉們去了,此後又在府城遊玩了幾天打發時間。到了發榜日子,方應物又和幾個混熟的同縣考生一起去府衙外看榜。
如果能過府試,便可以正式成為童生了,回到鄉里也就被視為預備秀才,死了後牌位上可以寫一個“待贈將仕郎”。
府試榜單很有講究,和有多少人才就取中多少的縣試不同,既要進行總量控制,嚴格篩選學童進入下一關道試;又要照顧好地域分配,保持各縣取中人數的相對公平,不能出現上榜考生全都是一兩個縣裡的。
熟悉科舉的人都知道,大三關考試中,鄉試最難取中;小三關考試中,府試最難取中。
不得不說,早知道自己名次結果的方學童心裡是索然無味的,看榜也是一種走過場而已。完全沒有別的考生那種緊張、忐忑、期待的心情。。。。。。
“方賢弟是第二名,看來縣試、府試、道試的案首小三元是沒可能了,哈哈。”有人指著府試榜單對方應物說笑道。
方應物搖搖頭,能過關就不錯了,大小三元他可從來沒有想過。就憑他平平無奇的文章水準,能奪取三元那是對天下讀書人的羞辱,不過還是有幾分淡淡的遺憾啊。
府試第一名案首是誰?方應物想起這個問題,抬起眼皮向自己名字的前面看去,“吳綽”兩個大字映入了他的眼簾。
居然是他!方應物很感到意外,根本沒料到朱知府點了吳公子當府試案首,莫非吳家運作到府衙裡了?
他們若要有這個本事,又何必冒著被人指責作弊的風險,在縣裡與自己爭奪案首?
這時候,看榜的人中,不知是誰大吼了一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