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部分(第2/5 頁)
下了。如今津國公用紅薯救災,不買糧食了,山東市面上的糧食一下子變成供大於需。”
“加上山東日報這些天不斷宣傳,說接下來津國公要大力開發水利設施擴大種植面積。可見未來山東幾年糧食產量都會上升,都不會短缺糧食。這樣的前景下,糧價這些天不斷下降。”
聽到席掌櫃的話,沈從道嘆了口氣。李植可以說是把報紙的威力用到了極致,他偷偷賣糧給囤糧的冤大頭時候,山東日報就每日渲染山東大旱缺糧,騙得囤糧計程車紳心花怒放。如今糧食都爛在士紳手上,山東日報就開始介紹未來糧食盈倉的情景,使勁打壓糧價。
李植壟斷山東的輿論,山東的糧價像是一個提線木偶被山東日報操縱著,忽上忽下,把士紳們的銀子全部掏空。
席掌櫃嘆了口氣,說道:“東家,這幾天不知道多少財主到我們店裡來問糧價,都是想拋售糧食的。現在手上有糧的老爺們都覺得糧食燙手,價格不斷往下壓。”
“昨天翁家的糧店已經把價格壓到一兩九錢了。但如今《山東日報》說的那麼兇,大力聲討囤糧計程車紳,這種時候哪個敢接盤?翁家一兩九錢一石的米麵,還是沒有人買。”
聽到翁家一兩九錢一石都沒人買的訊息,沈從道臉上一白,說道:“竟跌到這麼低的價錢?”
席掌櫃說道:“是呀!東家,我看還不如把糧食運到北直隸去賣。北直隸現在糧價在二兩四錢一石左右,我們大規模拋售價格會低一些,就算能得銀二兩三錢。算上路費,以及過關卡的鈔關稅,運糧到北直隸賣可以得銀一兩八錢每石。”
“比起在壽光縣賣不動,運到京畿去一下子就可以把糧食出手。”
聽到席掌櫃的分析,沈從道吸了口氣。青州府的糧價,已經跌到地板價了,如今把糧食千里迢迢運到北直隸去都比在山東拋售划算。不過要運糧到北直隸也不是易事,要組織人運輸,要聯絡賣家,還要千里迢迢把銀子運回來,各種事務十分繁瑣。萬一路上碰到盜賊,就得不償失了。
無論如何,運糧到外省去賣是最後的下策。
沈從道嘆了口氣,說道:“掌櫃的,就按一兩八錢的底價在壽光縣賣,若是實在沒人買,我們再運糧到北直隸去。”
####
九月初二,乾旱了七個月的山東,終於迎來了一場大範圍的降雨。
嘩啦啦的大雨像是憋了好久一下子爆發出來,把天都衝破了。轟隆隆的雷聲中,刺眼的閃電中,雨水使足了勁往大地上衝,一片一片地落在幹得不像話的齊魯大地上。雨水打在堅硬幹黃的荒地上,打在乾涸發裂的河床上,打在顆粒無收的田地上,一下子把乾燥的大地變得到處都是水。
雨水滲過表層土地,往下面滲透,漸漸滲入到土壤的深處。
所謂春雨貴如油,說的是春雨對南方水稻播種的重要性。山東的大雨雖然是九月落下,但山東的主要作物是冬小麥,九月正是播種的時候。此時的大雨和江南的春雨是一樣珍貴的。
山東的百姓們看著瓢潑落下的大雨,載歌載舞。旱久了的百姓不顧大雨,衝到屋外享受雨水的沖刷,哈哈大笑。這個時代沒有大氣汙染,雨水是最乾淨的。婦女們把家裡的鍋碗瓢盆全部拿到了屋外接水,享受上天的饋贈。
不少百姓都打傘湧到了龍王廟前,感謝龍王手下留情只幹了七個月。接下來一年,恐怕是不會再幹旱了。
百姓們歡喜鼓舞之際,卻又有些擔心。
如今津國公賑災,給每名百姓每天一斤八兩紅薯吃,足以讓百姓不餓死。但冬小麥播種時候要乾重體力活,這一斤半的紅薯哪裡能支撐農民們的勞作?
第五百五十三章 熱量
九月初,李植開始在山東市場上購買士紳的糧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