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部分(第2/5 頁)
說話。
皇太極看著床尾的一個香囊,那是皇太極深愛的宸妃海蘭珠的遺物。宸妃已經不在,如今皇太極也病入膏肓。皇太極不知道自己死後,在黃泉路上能不能和宸妃攜手。
想了好久,皇太極才說道:“錦州大敗後國內哀鴻遍野,蒙古諸部反叛,朝鮮離心,我大清風雲飄搖。而大明的皇帝還在厲兵秣馬練新軍,李植也擴大了一萬軍隊。看上去,局面已經看不到希望。”
“然而今天我要和諸位說的是,局面大有希望。只要操作的好,入主中原不是空話。”
諸王和諸貝勒聽到這話都十分驚訝,對視了一陣。皇上當真是樂觀,這樣的慘淡境況下還說入主中原。
皇太極長吸了一口氣,說道:“李植雖然現在臣服於大明,但是很顯然他和大明的文官不是一路人。甚至,他和大明的武官也不是一路人。李植和大明的矛盾之所以還沒有爆發,就是因為李植還不夠強,他還沒有完全挑戰文官的底線。”
“李植在天津均平田賦讓文官士人仇恨,這還只是表象。李植最大的問題在於,他提倡公德強調公平平等,壓制儒家,壓制私德。可以說,李植是夢想要重塑整個大明的思想體系。這是在做人力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李植商人出身,年少得志,做事火候欠缺。假以時日,等李植把他的公德、公平思想徹底暴露出來以後,不光是文官和士紳要反他,明國的武官也要反他。天津之外,不明就裡的大明百姓也會反他。”
“到時候,無論明國皇帝如何保李植,李植都會真正受到天下人圍攻。”
皇太極看了看多爾袞,猛烈地咳嗽起來。
好不容易壓住氣息,皇太極緩緩說道:
“那個時候,就是我大清的機會。我大清只要高舉尊重儒學的大旗討伐李植,則天下歸心。那些文官武將會像潮水一樣歸於大清旗下,入主中原易如反掌。”
第五百三十八章 抽水馬桶
搶完了鄭芝龍的家產,李植率領艦隊回到了新竹,在新竹城中休息了兩天。
此時是農曆五月初,已經是盛夏,臺灣的白天十分炎熱。李植白天躲在鄭暉修建的“津國公府”裡休息,隨意翻看了幾本古書。到了晚上,李植帶著親衛出去逛了逛。
新竹晚上海風很盛,把陸上的炎熱都吹散了。
鄭暉知道李植出門,趕緊從參將府裡趕了過來,陪李植視察。
李植檢查了新竹的養豬廠,養羊廠,又提議到鄉間看看。
鄭暉是個有水平的管理者,新竹的水利設施建的很完善。鄉間除了有龍尾車灌溉,還建有水壩。水壩攔高水位後,鄭暉從水壩後面形成的水庫裡修水渠出來,用水渠灌溉遠離河岸的土地。
李植騎馬行在在鄉野間,放眼望去只看到到處都是一片片的稻田,在月光下綠油油的。
此時天氣炎熱,農民白天躲避烈日不出來勞作。到了晚上好多農民在田間鋤草作業,到處都是忙碌的情景。
李植信馬由韁,帶著親衛一路往東走,走到了一大片莖葉低矮的作物面前。那植物從田壟上生出一片一片的葉子,每片葉子有小半個巴掌大。那一片區域,方圓幾里,種的全是這種作物。
李植仔細看了看,好奇問道:“鄭暉,這種的是紅薯麼?”
鄭暉答道:“國公爺說得沒錯,這是紅薯。新竹的百姓比較富裕,要吃肉。養豬廠每天要消耗大量的豬食,我們鼓勵農民在不適合種水稻的地方種植紅薯,也種了幾十萬畝的紅薯。”
李植點了點頭。
紅薯是從新大陸傳來的作物。和玉米、馬鈴薯不同,紅薯傳入中國後立即適應了中國的土壤,獲得了較高的畝產。在地狹人多的福建漳州等地,紅薯在明末甚至成為了主要糧食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