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部分(第1/5 頁)
明代宗室中,拿著俸祿每日無所事事的大有人在,但也有一些不願意如此的宗室,轉而鑽研文化。山東是聖人故鄉,文化鼎盛之地。山東三位親王,在文化事業上都十分熱心,和士人們往來密切。
三位藩王在王城中都設有出版書籍的“出版社”。魯王府有敏學書院,承訓書院,三畏堂。德王府有最樂軒。衡王府有厚德堂。三位藩王出版的書籍,流傳山東全省,甚至傳到京畿、河南。
朱由樞因為自己的出版事業,受到山東士人的稱賢,平日裡對此引以為傲。
德王朱由樞既然熱心出版事業,在李植的報紙進入山東後,自然也十分關注。只是《山東日報》代表的是李植這個新興集團的聲音,各種觀點往往和朱由樞相左,讓朱由樞看得很不舒服。
朱由樞也希望山東能有一份報紙,對抗李植的山東日報。所以聽到王永吉提議他辦報的建議後,朱由樞倒是沒有特別驚訝。
王永吉拱手一禮,朝朱由樞作揖說道:“王爺明鑑!若是三位王爺不能站出來聯手辦報,對抗李植,不需要三年,山東就是李植的國中之國了。”
朱由樞沉吟不語。
王永吉拱手說道:“王爺,李植野心頗大,佔了天津並不滿足,伸手到山東是遲早的事情。他費了那麼大的力氣鎮壓住山東計程車紳,以出兵錦州為籌碼請來了天子的錦衣衛,血腥殺戮,難道為的只是一份報紙?”
“毫無疑問,李植要的,是山東的全境。是要把山東,變成第二個天津。”
朱由樞撫了撫鬍鬚,還是沒有說話。
王永吉大聲說道:“王爺,李植在天津收商稅,向士紳收稅,眼中全無王法,殺人如麻。若是他掌控了山東一省,又豈會把三位王爺放在眼裡?恐怕要不了三年,不但王爺們的商鋪產業全部要交納商稅,王爺們的莊田也全部要繳納田賦。”
聽到莊田田賦幾個字,朱由樞臉色一變,已經動容。
有明一代,各地的藩王擁有數量巨大的莊田。這些莊田不繳納田賦,由地方官員代藩王們管理,大概每畝地每年給藩王們一分五厘到三分銀子。雖然每畝地藩王收入看上去不多,但藩王莊田佔地極為遼闊,動輒幾十萬畝,所以最後算下來的收入也十分高。
這些藩王的莊田,也有不少是地方上的小民為了躲避田賦,帶著自家田地來投獻的。藩王們先接受小民的投獻,積累到一定數量後向天子乞求開闢新的莊園,就把這些投獻的田地變成了藩王莊田,不再繳納田賦。
如果李植向藩王的莊田收稅,恐怕藩王們的莊田收入要銳減。藩王們的奢侈生活,將受到極大的衝擊。
這種收入的銳減,恐怕是習慣了奢侈生活的諸王無法忍受的。
朱由樞經常讀李植的報紙,知道李植的作風。按照李植的作風,允許動輒幾十萬畝的藩王莊田不交田賦恐怕是不可能的。王永吉說得沒錯,如果李植入主山東,藩王的莊田收入會直線下降。
朱由樞吸了口氣,捻著鬍鬚皺起了眉頭。
王永吉看德王的臉色,知道德王已經動心。他趁熱打鐵說道:“德王,如今魯王、衡王都已經同意聯合辦報一事,名字都想好了,就叫《三王日報》。報紙需要的人員、財費王爺不需要操心,整個山東計程車紳將齊力上陣,一起把這份報紙辦好。”
“李植用報紙來為他的商稅、田賦和法庭開路,想入主山東。我們就反其道而行之,用報紙團結山東的各方人士,堅決把李植的勢力拒之門外!”
“德王只需要出個名頭,就能拯救山東,防止山東變成第二個天津。如果德王對報紙的內容不放心,可以派幾個人到印報處做審稿人!”
朱由樞站了起來,在王座前來回走動想了好久,最後終於還是不願意就這樣把大把莊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