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部分(第3/5 頁)
勝滿清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的捷報,發到了京城。
皇極殿的朝會上,文武百官肅立兩旁,聽使者大聲頌讀薊遼總督洪承疇、監軍張若麒和興國伯李植聯名發來的捷報。
“斯戰,遼東總兵王廷臣、薊鎮中協總兵白廣恩解圍杏山,追擊東奴遇伏,三萬餘大軍被圍於何家坳,形勢危急。興國伯李植兵馬得警後火速支援,大戰濟爾哈朗於何家坳南嶺。李植鏖戰一時,擒斬滿洲韃子一千六百四十九級,蒙古韃子。。。”
聽到洪承疇使者的頌讀,朝堂上的文官們一個個臉色尷尬,有些說不出話來。
文官們的仇家李植又立功了。
算上在筆架崗清軍營寨的斬獲,李植已經擒斬清軍六千了。李植出關不過一個月,就已經斬獲這麼多。這天下強軍的名號,當真不是假的。
文官們有些尷尬。
此前他們大肆攻擊李植跋扈驕縱,甚至說李植有不臣之心,把李植踩到了腳底。那時候李植不急著出關援助錦州,而是在山東忙著辦報。天子幫李植鎮壓士紳,群臣立即圍攻天子,早已經把李植踩為亂臣賊子。
那時候,天子經常說的“李植是大明之中流砥柱”這句話,彷彿已經成為一個笑話,整日被文官們拿出來嘲諷。京城中更有人在街道兩邊的牆壁上寫諷言,諷刺李植“救國良將”的名號。
那時候李植被京城計程車人打為仇寇,茶樓中本來最熱門的戲曲《青山口》、《范家莊斬嶽託》,哪個還敢唱?一唱出來就被士子們打砸圍毆。
因為李植遲遲不出兵,眾官把壓力全加諸到天子身上。那時候除了天子,朝堂上下沒有第二個人支援李植。天子派錦衣衛進山東協助李植辦報的事情,更是讓文官們氣急敗壞,甚至出了啞巴持木棍衝進宮中行刺天子的事情。
然而僅僅過了一個多月,事情就大反轉。
李植又立功了。
李植像是一尊戰神,進入遼西不過一個月就大殺八方。先在筆架崗炮轟杜度,又在何家坳大敗濟爾哈朗,擊殺韃子大將鰲拜。除了李植,其他的明軍在清軍面前不是潰敗就是中伏,更加襯托出李植兵馬的關鍵。
天子所言李植是中流砥柱的話,此時聽來,當真不虛也。
洪承疇的這第二封捷報一入京城,就傳遍了大街小巷。士子們十分尷尬。此前他們攻擊李植,如今李植卻在遼西救國。李植又一次成為了大明的中流砥柱,而他們這些攻擊李植計程車人,一下子變成了站在中流砥柱敵對面的屑小。
救國良將,幹什麼都是合理的。李植在山東辦報的事情,一下子也變得十分正確。百姓們開始重新審視天下士人,鄙視他們阻撓李植辦報的行為。
不就是想把持輿論,不讓興國伯獲得話語權嗎?
興國伯為國為民,幾次力挽狂瀾,忠心天日可昭。這些士子這麼怕李植搶奪他們的話語權,可見他們平日裡說的話,對國家恐怕毫無益處。
甚至已經有人跳出來說,文人們把持輿論,處處損國家利私人。所以興國伯才為了國家不得不爭奪話語權,辦報紙讓百姓明辨是非,還大明一個公正言論。
若是讓韃子入關了,不知道多少州縣要被屠殺,多少家庭要妻離子散?多少人要剃髮為奴?興國伯這是真真的救國良將啊!
《青山口》的大戲,又再次在大街小巷的茶樓酒館裡開唱。百姓們一聽到戲裡李植那句“咱一生為國為民,便是奴酋黃臺吉來,我也不懼他”的臺詞,便雷鳴般地鼓掌叫好。(未完待續。。)
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筆山
隨著李植連番大勝的訊息不斷往外傳播,京城,京畿,甚至整個大江南北,百姓們都對李植刮目相看。李植在民間的威望,再次大漲。而此前因為李植辦報而炸鍋的文人們,在百姓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