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部分(第2/5 頁)
我去通知登州、萊州的造船點不再造新船了。只留登州和天津的兩個造船點吧。”
李植點了點頭。
李興突然說道:“大哥,前幾個月從河南來了三萬逃荒農民,在天津找到了田種!”
李植問道:“這是怎麼回事?”
李興說道:“大哥,我們這些年在范家莊和五個縣開墾了六十萬畝旱田,僱傭了六萬農民,又往小琉球運了七萬多農民,加上招募的兩萬士兵和兩萬工人,再加上范家莊城中的兩萬商販,我們在天津附近吸收了近二十萬的人,而且其中絕大多數還是年輕人。”
“天津一府二州二十縣,也不過二百多萬人丁。因為這些年被我們抽走了這麼多人,天津附近不少佃田,如今都空了出來。原先佃種田地較少的農戶往往可以多佃種一些。因為我們的發展,天津農民們耕作的土地充足,都比以前略微富裕了一些。”
“加上我們這些年守衛天津,韃子不曾在天津掠奪。天津農民未遭兵災,境況就比其他地方要好得多。”
“去年河南大旱,吃人的地方都有。和河南比起來,天津就富庶多了。幾萬河南難民聽說天津有飯吃,都往天津逃。有一些空出來的佃田,被地主們佃給了河南來的逃荒農民。有三萬多人在天津找到了活路。”
李植聽著李興的話,不斷點頭。到後來,李植大笑起來,說道:“想不到我們在天津的發展,還能造福河南的農民。”(未完待續。。)
第三百六十九章 鹿死誰手
見話題說到了河南的動亂,李興正色問道:“大哥,為何李自成單騎入河南幾個月,就能拉出幾萬人的大軍。”
李植沉吟說道:“就我在河南看到的景象,這李自成之所以能發展這麼快,全是縉紳地主們逼的。河南如今是災年,縉紳地主們糧食盈倉,自耕農和佃農們則是挖草根吃樹皮。雖然李自成被我們打倒了,但如果這些縉紳地主們不改變,要不了多久就會有張自成,王自成再舉反旗。官軍佈置在河南,李自成就會去湖廣。官軍若分一部分到湖廣,李自成就會在陝西、山西起事。”
李興點頭說道:“大哥說的有道理!”
李植侃侃說道:“那些縉紳老爺滿口道德,但私底下卻行齷齪醜事。平日只知道收租,躲避稅賦,把稅賦壓到越來越少的自耕農身上。若是風調雨順的好年景,農民還能種出口糧和賦稅。若是稍有災荒,交完稅賦後就沒有口糧了。”
“從太祖高皇帝時候到現在二百多年,大明人口不斷繁衍,耕地越來越多。但如今繳稅的田地,卻只有高皇帝時候的一半多一些,這是何等荒謬的事情?太祖高皇帝時候輕徭薄賦,與民休息。但如今全國的稅收都壓在這僅有原先一半的田地上,不但有正稅,還有貪官汙吏橫加的火耗雜稅,稅賦最高時候甚至能佔收成的六、七成,窮苦百姓的負擔可想而知。”
“韃子在東北崛起,大明外患嚴重,要銀子練兵,就只能從這越來越少的農民身上加收稅賦。加遼餉,加剿餉,加練餉,小農承擔的賦稅越來越重。結果加收的稅賦不但不能平滅韃子,反而把承擔稅賦的農民壓垮了。農民交完稅後沒有飯吃,就只能從賊。稅賦太重,百姓們日日盼望闖王來,想跟隨闖王起事去搶那些不交稅賦,積糧無數的縉紳地主們。”
“河南的事情,說到底就是不交稅賦的縉紳老爺和稅賦沉重的自耕農的矛盾,所謂旱災,也只是加劇了這個矛盾。所以率眾搶劫的李自成一到,百姓們爭先投賊,便如星星之火投入久旱薪柴之中,燃起熊熊大火。”
“李自成之流不事生產,搶了今天就沒有明天。但百姓們被稅賦壓得本來就沒有今天了,又哪裡還去思考明天的事情?”
聽到李植的話,屋中的諸人都沉默了。雖然大家都知道流賊之禍必有內因,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