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第2/5 頁)
?
去哪裡找地給這些農民種呢?
李植倒是知道一些高效率水力機械的製造,能把尋常辦法沒法灌溉的旱地變成良田。那些荒地便宜,買下來後李植就能把它們變成良田。莫不如靠這些水力機械搞一次新田開墾?
李植想了想,朝那些老人問道:“你們都會耕地麼?”
那些老人一下子看到了希望,趕緊拄著柺杖走上來跪到李植跟前,答道:“回將軍大人,我們都是本分的農家,都會種麥子!大人願收留我們做佃農麼?”
李植旁邊的男女老少們見李植問了話,都感到有希望,一個個從地窩子裡爬了出來,呼啦啦全跪在了李植前面。
“大人,收下我們吧,我們回去是要被餓死的!”
“大人救救我們吧!”
李植點了點頭,在那些貧民們狂喜的眼神中,淡淡說道:“那你們就留下來為我種地吧!”
——————
感謝不知為誰而等待的300打賞!感謝曉月紅雲、溫氏清漢的200打賞。感謝dongsr、周杰淪、渝都a痞子、錦衣大都督的100打賞。
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尾車
李植要製造的水力機器叫做龍尾車。
這種裝置又叫做阿基米德螺旋管,相傳是阿基米德發明,是利用圓筒內螺旋輪轉上升而提水的一種工具。龍尾車外面是一層鐵殼,裡面是一個長長的佈滿螺旋槳葉的旋轉軸,旋轉軸不停旋轉,讓水在旋轉軸葉片底部滾動,逐漸提高水位。
旋轉軸上面一個軸接部裝上軸承降低摩擦。下面一個轉動軸接處要伸入水下,李植用黃銅做一個球壓在一個銅套上,也能降低旋轉時候的摩擦力。水車的主要部位李植用熟鐵鑄造,內外刷漆防鏽。
這種水車具有用力省,效率高的特點,一人操作這種水車效率可比得上十人操作傳統龍骨車。一直到現代,這種水車都廣泛應用於工業領域用於提升流體和粉末。明末的徐光啟和清末的林則徐都曾經大力推廣這種水車,但由於龍尾車製造複雜、政治**等原因,這種水車不曾推廣開來。
但李植有鑄炮工匠,有鑄造技術,鑄造這種龍骨車是手到擒來。鑄炮工匠鑄造了八十多門大炮後就停工了,處於待機狀態,正好開工鑄造這種龍尾車。
李植畫好了圖紙,便交給炮匠們鑄模。李植現場解說,炮匠們搗鼓了幾天,就鑄出了旋轉葉片和外面套管的鐵模子,組裝成功。接下來用鐵模子批次澆鑄就是了。
第一臺水車很快做好了,李植把水車架到小河上實驗抽水。轉動軸一轉動,便看到嘩啦啦的水從水車裡流了出來。李植讓水車一直在河邊抽水直到灌滿了四畝田,算下來只用了半個時辰。這樣算下來一個人一天可以灌田四十畝,比其它水車強多了。
圍觀的百姓看到搖動的水車抽出嘩啦啦的水流,頓時一片沸騰。百姓們歡呼雀躍,慶祝將軍大人又發明了一個新東西,估計這新物事又能帶給百姓不少新福祉。
龍尾車的高效對農業生產非常重要。
種植小麥要把握時令,需要在某些時令前後幾天進行灌溉,有底墒水、冬灌、頭水、二水、三水之說。水車效率不高,在有限的灌水時令中就只能灌溉河邊有限的幾畝土地,用低效水車來灌溉更多田地只會誤了時令,讓農作物收成大大下降。
水車效率高,才能讓更多的田地得到及時的灌溉。
而且這種龍尾車還有一個優點,就是適用範圍特別廣。只要底下的水能漫過龍尾車底下的葉片就能抽水,不管底下是水塘還是小河都可以,只要有一點水面就行。不像筒車那樣要求水流速度,強調入水深度。
李植用鑄造法制造的龍尾車長六米,重一百三十斤,可以把河裡的水抽高三米多。水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