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4/4 頁)
轉過身,低下頭,用左手虛掩著口,然後抿抿嘴,輕輕地向地上吐了一點口水。他說:“古代的千金小姐都很有教養,言不高聲,笑不露齒,走路細腳小步,就是吐痰,也像剛才我學的那樣,斯斯文文,很講規矩,斷斷不像農村裡那些沒有文化、沒有教養的黃毛丫頭一樣,逢上吐痰時,就——”說到這裡,他忽然向前邁了一步,仰起頭,“呸!”狠狠地向左遠方吐了一口痰——這口痰自然是飛過眾人的頭,落在了外圍聽眾的身邊,於是,聽眾中一陣騷動,並爆發出一陣笑聲。
周達庚就是這樣,他善於抓住人物言行舉止的細節,並不時藉助自己的示範,將故事中的人物講得活靈活現,讓大家聽了很著迷,心裡很折服。我那時是毛小子,才10來歲,對公子、小姐之間發生的事似乎不太感興趣,因而算不上是周達庚的忠實聽眾,但是周達庚講故事,善於抓住細節來刻劃人物性格,這一點對我學講故事啟發很大,特別是對我成年之後寫小說影響更為直接。
陳成廂是說書的高手
說實話,我更愛聽陳成廂講故事。
陳成廂講故事,最大的特點是故事永遠不會結束,一回接一回,一個晚上接著一個晚上講,臨散場時,他總會來一句:“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他的故事充滿了強烈的誘惑力,像魔方一般深深地吸引著眾人的心,讓你聽了上回,非盼著聽下回不可。其實,嚴格地說,他不是在講故事,而是在說書。不過,大家從來沒有看見過他帶著書本講故事。他的記憶力超人,講《水滸》,講《三國演義》,書裡頭大大小小那麼多人物,其姓名(包括字、號)、綽號、籍貫、外貌、性格特徵,等等,都講得清清楚楚,一點也不含糊;而且,他還會完整地背出書中的一些詩詞,或成段成段地背出書中的一些典章條文。
。。
聽故典(2)
陳成廂也是一位半老頭子,他家住上街。他出身地主,解放前可能念過初中,在上街算是一個有學問的人。他個子又高又細,整天佝僂著背,頭很小,臉狹長,可兩隻小眼睛灼灼有神,他有個鮮明特點,就是坐下來,一條腿(忘了是左腿還是右腿)不知中了什麼邪,竟突突突突地一個勁地抖動,怎麼也止不住,所以,當地人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叫“抖抖”。“抖抖”這綽號很不雅,裡頭有羞辱人的味道,但他不計較,人家這樣叫他,他從不生氣。
陳成廂講故事,跟周達庚明顯不一樣,周達庚擅長講男女、神妖之間恩恩愛愛的事,而他在這方面似乎缺乏興趣或研究,抑或思想上有什麼顧慮而故意採取迴避態度,因而他講的都是以鬥智鬥勇、文攻武略為主要內容的故事。正因如此,他講《水滸》,講《三國演義》,也講《說岳全傳》、《封神榜》、《薛仁貴徵東》、《薛丁山徵西》,卻幾乎不講《聊齋》、《西遊記》、《紅樓夢》、《金瓶梅》及“三言兩拍”裡的故事。也正因如此,他的忠實聽眾,主要是兩類人:一類是像我一樣的毛小子,大家平時淘氣,愛搗蛋,愛打架,又崇拜英雄,崇尚江湖義氣,因而從他的故事中可以學到許多東西,可以獲得許多精神刺激和快樂;一類是中老年人,他們生活閱歷豐富,懂世故,愛辨別世間的是是非非,愛琢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且,他們渴望英雄除暴安良、伸張正義,渴望忠臣得道、救世濟民,因而可以從他的故事中品嚐出許多滄桑滋味,可以領悟到許多立身處世的妙訣,更可以獲得許多人生教益。
上街與下街相隔一條溪,這條溪40來米寬,溪床比較高,裡頭常常斷水,溪上面架著一條2米寬的石條橋,它叫中安橋。每到夏天,天一黑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