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南吳和曹魏兵力對比(第1/1 頁)
南吳士族、將軍的土地,幾十頃、上百頃都很正常。
只不過孫權將他們的主要土地,都安置在扶南、金陳、林邑、交趾等地。
莊園、塢堡、種植園是主要的生產模式。
他們獲得的耕地越多,利益共同體越鞏固。
往後交州出現叛亂,就算是為了利益,他們也會不惜代價地奪回。
如果士族、勳貴、將軍們的土地都在中原,他們很可能會選擇放棄偏遠的邊境地區。
明朝就是最好的例子,朱棣好不容易打下安南,擴張了領土。
到了明宣宗朱瞻基,又果斷地放棄了,滿朝文武都覺得安南這塊土地麻煩。
他們沒有利益的捆綁,土地都在江南,誰會記得征戰安南將士們所流的血?
孫權將封賞士族的土地,都安置在偏遠地區,再進行移民實邊慢慢地拓展。
雖然也會留下一點隱患,可總比什麼都不做要好。
現在南吳的疆土,越來越廣袤。
在地理上,南吳疆土已經遠遠超過曹魏。
且南吳和曹魏在人口上的差距越來越小,最多也就兩三百萬人口的差距罷了。
這點人口,已經影響不到最終的決戰。
目前南吳的總兵力,為六十五萬眾。
曹魏的兵力數量要少一點,在六十萬人左右。
這還是曹操進一步擴軍的成果。
中原百姓陷入勞役、兵役的疲憊狀態中,各地的叛亂不斷。
曹操不敢窮兵黷武,將百姓逼反。
他將軍民比例,維持在二十幾比一。
曹魏的政策看似寬鬆,但在兩次江淮戰敗的影響下,實際上百姓的壓力也不小。
反觀南吳,漢人百姓永遠不會站出來反對官府的統治。
佃客的存在,維護了漢人百姓的利益。
只要他們肯努力,未嘗不能徵募一戶佃客,幫忙耕種。
南吳地區的叛亂,主要來自蠻夷。
如果他們不尊奉官府,不接受官府的招納。
孫權會直接將他們判為“反賊”,州兵可以直接進行掠奪,將他們變成佃客。
這次五溪蠻、盧水胡的叛亂,或多或少都受到此政策的影響。
所謂羈縻統治,孫權相當沒有耐心。
要麼出來為民,為官府納稅。
或者乾脆成為佃客,服務南吳治下的百姓。
當然,孫權也能接受羈縻統治,沒有一棒子打死。
只不過他要求這些部族,必須服兵役。
每年挑選出壯丁,為吳國鎮守邊疆。
納稅和服兵役,是南吳最基本的要求。
各地的蠻夷,自然會心生不滿。
但孫權治下的百姓、士族、將士都無比地擁戴,他們都覺得跟著孫權能過上好日子。
南吳的基本盤鞏固,孫權更不會給蠻夷面子了。
幾次作戰下來,南吳的統治越來越鞏固。
孫權北伐之心,再也抑制不住。
攘外必先安內,現在山越、五溪蠻、盧水胡都老實了。
南吳對曹魏用兵,自然提上了日程。
孫權召集內閣,以及眾將軍。
甚至把涼州的魏延、馬超等,都召集回來。
說是述職實則是籌備北伐,南北的大戰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