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江東擴軍至六十五萬(第1/1 頁)
年中,孫權宣佈了擴軍的決策。
江東總兵力五十多萬眾,不管放在哪一個時期,都是相當地恐怖。
可要說北伐,還是稍稍有所不足。
交州的兵力,是堅決不能動的。
遙遠的路途,限制了交州增援中原戰局。
光是行軍都需要三四個月時間,耗費的物資非同小可。
真有那精力,不如從中原地區募兵。
更何況,交州地區的民族複雜。
兵力一旦空虛,孫權立馬就能見識到什麼是大規模的反叛。
所以扶南、金陳各自駐軍兩萬,還有一萬交州州兵,交給蔣琬統帥。
共計五萬人馬,都是相當精銳的邊軍。
廣州有烏滸人、俚人等,也需要有地方軍隊鎮守。
不過這一次,孫權進行了削減,將州兵控制在兩萬人。
廣州作為腹地,還是相當安全的。
同樣,益州和涼州的情況都差不多,必須有州兵進行防禦。
益州南蠻、賨民,都是戰鬥民族,官府不可能一點防備都沒有。
涼州羌氐威名赫赫,一言不合就反叛。
強盛時期的大漢,都拿羌氐沒有辦法。
不管怎麼圍剿,窮山絕谷,剿敵百萬,羌氐還是能頑強地延續下去。
自大漢建立之初,雙方就鬥爭了幾百年。
孫權只在涼州設立兩萬州兵,基本上是用來應急。
真要有逆賊作亂,遠遠不夠看的。
交州,駐兵五萬。
廣州,駐兵兩萬。
益州,駐兵兩萬。
涼州,駐兵兩萬。
荊州,州兵兩萬。
揚州,州兵兩萬。
加起來合計十五萬兵馬,分散在各地。
剩下的江東精銳,主要部署在前線地區。
京兆尹和三輔之地能稱得上半州,只是孫權沒有設立司隸校尉罷了。
司隸校尉對於大漢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位置,明顯高於一般的刺史職位。
而對於孫權可有可無,不如暫且空置起來。
所以他只設定“關中都督”,管理著這一大片地區。
呂蒙任右都督,偏領軍方向,戰時能號令三軍,以其軍令為準。
朱桓任左都督,偏治理地方政務,戰時聽從呂蒙命令。
關中部署的兵力,多達十二萬眾,是重要的戰區。
其中不包括魏延、馬超統帥的三萬騎兵,鐵騎直屬於孫權調遣。
孫權要威脅洛陽和上黨地區,關中的兵力肯定不能少。
曹操必須戒備兩地,魏軍會被牽制大量兵馬。
江東中部的邊境,則是南陽。
孫權設立南陽都督,以朱然為右都督,全琮為左都督。
戰時朱然能統一號令十萬兵馬,權勢相當大。
最後則是江淮地區的防線,陸遜為合肥右都督,孫韶為左都督。
江淮前線總兵力,十萬整。
最後還有十五萬兵馬,部署在揚州,直屬於孫權。
江東水師駐紮在巢湖、彭澤兩地,分別由董襲、陳武統帥。
番兵主要駐紮在皖城,負責部分屯田任務,暫且交給徐盛、丁奉管理。
剩下的兵馬,全都是孫權最精銳的幾營。
江東的兵力總數,達到六十五萬眾。
孫權給了半年時間,讓各軍補全編制。
北伐時,江東將能調遣五十多萬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