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4/5 頁)
知名媒體人陳文茜在她的文章《災難,不會到此為止》中這樣描繪哥本哈根會議。指稱,這場史上聚集最多專家的氣候大會,不像科學家的聚會,而像宗教家的末日預言大會。但,其實我們知道,會議卻是由政治家做主裁的。會議基本不歡而散。
而會議的主旨,即是講氣候上升已危及到人類安全。提醒各國領導人,應採取措施控制氣候增長。會議散發(IPCC)5000名科學家的科研結果檔案,提醒世界主要三角洲將面臨沉沒,也是本書的中心內容。
因為,這份檔案講到了中國的三個三角洲,而他們,代表了中國最高階的工業文明的結晶。這是我們不得不深入研究並編輯出版的責任和理由。
陳文茜寫道:趙少康告訴我,他女兒有日告訴他:“我們這一代將會看到世界末日。”孩子的話令人疼惜,父母努力一輩子,只為給孩子幸福的將來。但我們“努力”愈多,二氧化碳積累愈多;我們孩子,不要說幸福,連談將來都奢侈。
四
我想,陳文茜也許太悲觀。中國自古有“樂極生悲,悲極生樂”的觀點,只要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問題就已經開始解決了。
陳文茜繼續說,這一次,人類將被審判。原告是大自然,被告就是追求工業化的我們。
人類啊,挺過這關,就當是“無法迴避的警告”。
txt小說上傳分享
海陸拉鋸戰(1)
全球三角洲依水而居的地理優勢在氣候風雲變幻之下還能繼續庇佑它們嗎?
《2009年中國海平面公報》預估,海平面上升1米,全國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會被淹;周康成教授直指“北緯30至50度地區極易受颱風、風暴潮侵襲……這一北緯20至50度的危險地帶,恰好包括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黃河三角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認為,未來50年,災難導致全球經濟損失將最高達3000億美元。
這些已經發生的、即將發生的都如同一個較量,捲進了上海、鹿特丹、紐約、孟買……也捲入了你我、任何一個生活在三角洲城市的人!
第一節
海面上升無法討價還價
若氣候持續變暖、全球海平面持續上升,生態系統脆弱的三角洲城市首當其衝。它們不得不面臨遭受大段海岸線被侵蝕、大片土地被淹沒的厄運。
在我國,這些地方正是上海、廣州、天津等繁華之地。
有人曾形象地把海洋比喻為氣候變化的“雷達”,因為氣候的擾動最容易從海洋的變化發出訊號。當20世紀的百年工業化車輪快速駛進21世紀,我們看到了那些附著在深海里的“咒語”正在慢慢應驗。
一、南極消失後的中國模樣
下頁的這幅地圖我們再熟悉不過了,但地圖中出現的黑色粗線條卻如一道縫合後的刀疤,徹底改寫了神州大地那雄赳赳的金雞形象。這幅地圖最早出現在2008年11月的《華夏地理》雜誌網頁上,綿延曲折的黑色粗標線乃是製圖者重新描繪的中國海岸線。
黑色之粗線從何而來?製圖者是以海平面上升50米後為假設,劃出的中國屆時的新海岸線。這個“未來新海岸線”顯示的是,總體看來,屆時,我國國土的東部沿岸自北向南都將斗轉星移。最東部將新增入海口,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區乃至全國三大糧倉均不幸被淹,沿海地區海岸線後退。
我們也許可以更詳細地羅列預測者所描繪的“中國新海岸線”:
1。東北平原上新增兩個出海口,一個位於我國境內最東部的黑龍江撫遠縣,該縣城地處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交匯的三角地帶;另一個則位於吉林省琿春市,該縣級市地處中、朝、俄三國交界處,是中國從水路到達韓國東海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