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5 頁)
報,8月5日晚,上海就在8級大風裡遭受豪雨襲擊。次日,普陀區的降雨量更是一度攀升至特大暴雨標準;長寧、徐匯、虹口、楊浦區也到達了大暴雨標準。暴雨持續了6個小時,才逐漸趨緩。
大量降水使得申城嚴重積水,上海棚戶區最為集中的天鎮路儼然成了一條大河,沿路的居民家與商店也紛紛遭殃。有人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如睡在水面上,只是水上漂的都是一些家居用品,而非游魚。有人一夜就在搶險中度過,將家裡的電器儘量架高,有些大件如冰箱一類的,則不得不放棄,任憑水漲。而虹橋路的一處高檔住宅東方曼哈頓小區在這風雨中也被一視同仁,其地下車庫裡的200多輛賓士、寶馬等名貴轎車也都漂浮在深達1米的水中。作為上海市重要蔬菜產地的南匯、金山等區縣,在臺風過後,有七成農田受淹,全市共計受損農田逾80萬畝。特別是在長達60公里的“一線海塘”,上海市的海岸線、“麥莎”登陸上海的必經之地、抵擋海潮湧入上海的屏障,還特別組織安排了一線海塘外施工作業人員和危舊房屋、工棚臨房、茅屋棚舍內人員達16萬人的避險大撤離。
颱風“麥莎”2005年8月5日逐漸靠近浙江沿海到7日早上遠離上海,短短一天兩天時間,就給上海帶來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億元。並直接造成3人死亡2人受傷,同時間接造成4人觸電身亡。
歷史上上海所遭受的風暴潮災害也是不計其數。建國以來,總計有22次強風暴潮襲擊上海。正如世界所有三角洲河口城市的發展規律一樣,隨著上海城市人口、經濟的快速發展,土地資源的匱乏促使上海城市不得不向海岸地帶拓展,這些地帶,風暴潮災爆發的可能性更高,新的災難種類和導致災害的原因不斷產生,災害的“放大效應”也更為顯著。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總幹事詹姆斯·利普在長江論壇上表示,“在面對調水、汙染等上游影響以及氣候變化所導致的風暴潮和海平面上升等現象時,上海的脆弱性暴露無遺。”
在氣候變化背景下,上海地區的極端氣候事件還有繼續增加的趨勢:上海近50 年降水災害機率為,比前50 年上升了個百分點;極端最高氣溫從上世紀70 年代末期開始上升,尤其是在2003 出現了℃的極端高溫;氣溫、降水和氣流的變化加劇了風暴潮產生的可能性,同時風暴潮產生的損失也隨之加大。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極端氣候之致命武器(5)
河口城市和沿海地區都是風暴潮的最大受害者。
2001至2005年,我國沿海地區風暴潮災害發生67次,比1996年到2000年的30次增加倍,直接經濟損失億元人民幣。而2009年一年,我國沿海就發生了32次風暴潮,直接經濟損失億元。資料顯示,長江三角洲海遭受強風暴潮影響的頻率最近10年比以前增加了倍以上,珠江三角洲尤其是廣東沿海最近10年比以前增加了倍,也是受風暴潮影響嚴重的區域之一。
2008年9月,廣東沿海海平面比常年高出200多毫米,超強颱風“黑格比”引發了百年一遇的罕見風暴潮。2008年9月24日早晨6:45,黑格比在廣東省電白縣陳村鎮沿海登陸,強颱風夾著暴雨橫掃廣東,據廣州大石水文站的記錄,當時水位最高達米,比歷史紀錄米還要高米,屬於1899年以來廣州9月份的最高水位。這場強颱風造成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區萬人受災,13人死亡,倒塌房屋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億元。
同在2005年,大洋彼岸美國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也遭受了“卡特里娜”颶風的肆虐。颶風襲擊後,整座整座的島嶼蕩然無存,海岸溼地支零破碎,被沖垮的堤岸邊瀰漫著一大塊一大塊的黑色水漬,而新奧爾良整個城市在颶風過後變成了一片水鄉澤國,死氣沉沉——新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