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部分(第4/5 頁)
資料夾,這是跟臺灣的歸順摺子一塊遞到的東西。
裡頭十分相近的記錄了各路義軍的規模,大小首領的來、年歲、出身以及功勳,再有各路義軍的準確數字,而且還有年齡的統計。
“兩萬兩千人不到,還有一萬三四千人是三十五歲以上者。”劉武嘴角掛著的全是嫌棄。那群笨蛋傢伙,難道以為暗營在福建的佈置真就完全依靠著天地會,就再沒有旁的人手了嗎?臺灣義軍究竟有多少人,復漢軍雖然沒有確切的數字,也有大致估算的數字。
更知道這些人在佔據臺灣一年多的時間裡,究竟幹了什麼事!那些當初帶頭造反的天地會大小頭領,現在可一個個吃的肥腸滿肚,看看哪一個人名下沒有幾百幾千畝田地啊?
大的大摟,小的小摟,加上各自的親戚和手下的軍士,整個臺灣西海岸現有的一二百萬畝‘五組’熟田是被他們上下瓜分的乾乾淨淨。人人都吃的一肚子油水,還有誰願意再站出來當兵啊?
最初時候漳州人是臺灣起義的主導力量,泉州人先是幫著滿清官府,但很快又反戈一擊;潮州人是坐山觀虎鬥,所以這次好處是潮州人得的最少,漳州吃的最多,泉州人也粘到了不少的葷腥。
哭的只有那些站到滿清一方的土豪大戶了。
整個臺灣,地方宗族勢力是來了個大洗牌。“但這不是徹底的打到了臺灣的地方宗族勢力,而是新的一批人代替了舊的一批人。就跟改朝換代一樣!”只是這些新的家族暫時還沒有站穩腳跟。
在劉武、熊炳章面前,陳鳴不必太多的遮掩,他就是看宗族勢力不順眼。
家族他還可以忍受下,宗族算什麼?
宗族再進一步就是門閥!或者說它們本身就是縮小了無數倍的門閥,無數的宗族,九成九的宗族的影響力只限於當地準確的說是一個‘縣’境內,稍微強大的宗族供養出幾個有功名有名望的讀書人出來,他們就改頭換面成為書香門第了。
從書香門第到官宦世家,另一種用意上,他們就是門閥的變種。
打唐朝以後,朝代都能夠容忍這種‘世家’,那就是因為他們拿起‘筆’的同時,已經丟下了‘刀’。
陳鳴也可以容忍這種‘世家’,但唯獨對於宗族,對於黃泉之下一直俯首稱臣的宗族勢力,對於未曾轉變為書香門第、官宦世家的宗族,他無法容忍。因為這種宗族最直接的控制著百姓,這就是‘刀’!
人在拿起‘筆’的時候就等於進入了現有的體系體制之中,再怎麼你欺我壓,你傾我軋,那都是在現有體制下的一種競爭。可握‘刀’的就不一樣了。手中握著刀把子,那就可以破壞、掀翻規則。
陳鳴的想法可能是‘左’了一些。
但為了解決宗族勢力,他跟自己的老爹都是絞盡腦汁。陳家可不也是宗族之力起家的?
陳惠心中也存在一個‘警戒’的意思,天底下能出一個陳家,就能出第二個‘張家’,第三個‘趙家’。這事兒他比陳鳴都要用心呢。而且也真正拿出來一個確切的法子來,階梯徵稅!
以家資田畝為本,按階徵稅。
一百畝以下的,一畝田只徵收五厘【5%】的話;超過一百畝的就要徵收一成;超過五百畝的就要徵收一成五厘……,等等而上。當然這就是一個比方。
這種法子是陳鳴之前準備用在商稅上的想法,最後還擱淺了,再小的麻雀也是肉,陳漢現在還沒有到給小商戶免稅的地步。陳惠則把這個法子轉嫁到了田畝上來,認為此法如果施行,絕對可以逼的鄉野宗族零散。
整個陳漢同意此法的也數不勝數。老的有七公、九公還有老舅爺,少的高彥明、陳季卿,都十分之贊同。他們心裡想的跟陳惠的忌諱大同小異。只是這個法子想要全面鋪展開,細節必須做好完全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