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第4/5 頁)
如果傳過去小道訊息,說還要他們死守南城牆,還要寸土必爭,曹州鎮的人非崩了不可,那樣淮揚鎮跟著一塊崩了就罪過小的多了。最主要的是,曹州鎮總兵已經陣亡了。
“妙,妙。”此計大妙。鄭國瑞拍手讚道,然後立刻吩咐:“還不快去辦!”
……
淮安城打的熱火朝天,二百里外的鹽城也很熱火朝天。
復漢軍打到這裡後,先是招攬難民、漕工,然後就用大把大把的糧食換取勞動力,把當地的鹽庫鹽倉掃蕩乾淨,一袋又一袋的食鹽被複漢軍拉回了南邊。這東西擱在往日,那都是真金白銀,比糧食可貴重多了。但在現在,糧食才能救人命,而食鹽也只是鹽而已。
現在的鹽城城外,黑壓壓的的難民圍在城池外一個個簡陋的營地門口,等待著留守復漢軍的施粥。這裡頭很多難民甚至是從黃河北邊的海州一路趕來的。
沒有了大運河帶來的糧食,連連的戰爭和乾旱,今年的蘇北真慘極了。
一個營地門口,十幾名復漢軍後勤士兵帶著三四十流民已經架起了十口大鍋,在營地門口簡易的窩棚下熬起雜糧粥來,香氣一出來,人群就都騷動起來。但是城外一個大隊的復漢軍後勤兵在維持著秩序,而且這些日子復漢軍連續的施粥,也讓這些難民有了份信任,秩序倒還不亂。
再有一些復漢軍從難民中招募的蘇北人,穿著黃色、紅色的馬甲,在人群中不斷走動,語氣溫和的讓難民們依次序排隊。這些人態度親和不惡劣,又都是蘇北的口音,甚至幾天前就是難民裡的‘自己人’,所以很被這些難民接受。
鹽城周邊匯聚的難民數以萬計,被複漢軍以四門為代為,分割成了四大塊。這些人不事生產,有老有少,拖老攜幼者極多,每天耗費的糧食能超過五百石。復漢軍養著他們,就是為了邀買人心,這些裡頭很多人是不可能跟著復漢軍走的,但他們度過了這個難關,不管是留在鹽城,還是回到家鄉,都能散播復漢軍的美名。這就足夠了!
而最最重要的一點是,復漢軍現下根本不缺糧食,如果復漢軍把自己從江南撈回的糧食都散出去賑災,估計蘇北、江南的秩序會立刻就能恢復到正常線。而這過百萬擔的糧食,陳鳴一支壓在手中又有什麼用呢?
眼下福建已亂,復漢軍短期看來立足南京沒有難題,但他真的有必要一直守在南京呢?這裡距離復漢軍的根據地太遠太遠。比起南京,陳鳴更樂意奪取湖北,攻取漢中,切斷川北出川的口子,擴大復漢軍的地盤——有掌控力的地盤。
陳鳴大軍直下江南的時候,他就沒準備一直留在南京,他那時候想的是打爛滿清的錢袋子,如今局勢能發展的這麼好,是當初的陳鳴萬萬沒有想到的。但這並不能讓他改變初衷!
陳鳴一直就在計劃著在江南儘可能的殲滅滿清的有生力量,殲滅滿清的機動兵力,然後回師長江中游,打下湖北省,再奪取漢中,那裡有硝石,且還是四川與陝西的只要通道之處。
至於江南,復漢軍只需要保住九江、湖口,保住安慶,那就有了復漢軍的橋頭堡,等到復漢軍實力充裕了,陳鳴二下江南還不是手到擒來?最低也必須保住湖口九江,安慶真的守不住的話就不守了。
所以,太多的糧食對於復漢軍沒多大用。湖北還會缺糧嗎?那裡才是滿清的大糧倉啊。(未完待續。)
第二百六十五章 星月教,綠教徒【求訂閱】
胡文賢是淮安本地人,今年二十五歲,已經考中了秀才。但他現在割掉了辮子,穿上了紅馬甲,成為了復漢軍後勤部隊的一名書記員。他參軍的緣由當然不是出於對滿清痛恨,要再創漢家山河那麼的高大上,而純粹是窮的活不下去了。
窮秀才,窮秀才!
雖然秀才也是士紳階級中的一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