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第2/4 頁)
。而用黑色代表的清軍部隊已經全面轉為防守。那裡的復漢軍可說是陳惠手下最大的機動兵團了。
“再給陳二寶傳信……”
“不,不用了。不問了。”陳惠突然止了住,他的臉上神情依舊帶著焦慮,但他強制按耐住了自己的衝動。因為剛剛他腦子裡記起了陳鳴給他的信中寫道的幾條‘規勸’,裡面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切勿遙控指揮’,坐在魯山將軍府的陳惠是不清楚前線的具體情況的,越到大戰的時候就越要有耐性,別給前線的部隊指揮官太大的壓力,更不要給前線的指揮官下死硬的目標、死命令。
陳鳴無法給自己父親舉常凱申的豐功偉績,但是安史之亂時哥舒翰守潼關之敗卻是有史書記載的,雖然這裡頭有各種複雜的原因內在,李隆基強令哥舒翰出擊卻也是最大的原因。
陳惠在收到陳鳴的那封書信後,還專門找來新舊兩版唐書,狠狠地研究了一陣。現在他能按下心頭焦慮,腦子裡還能記得規勸,只能說在坐上大將軍位置之後,陳惠自身素養也是有所長進的。
當然,陳惠忍住了嘴巴,但在心裡頭他還是給陳二寶的能力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好。在陳鳴襄陽分兵之後,將軍府留守的營官級大將就成為了戰爭中的骨幹將領。在復漢軍兵力大擴張以後,這些人一個個都升任了旅帥,還被授予了校尉軍銜。
後者,陳鳴很早時候就提了出來的,但當時復漢軍兵少將寡,他自己都不好意思真的搞出軍銜來。而偏偏他帶兵離去之後,復漢軍的兵力暴增到了五萬人。
常規建制從最初的營一級升格為旅級,軍銜制度也被正式確立。
以兵、士、校尉、將、帥為稱呼,一共分五級。
兵就不用多言了,一等兵、二等兵和三等兵,清朝這個時候的老百姓很容易理解這個,因為滿清自己都搞出了一等侍衛、二等侍衛、三等侍衛,還有那什麼一等公、一等候啥的。
軍銜這個東西在設立的時候,要結合老百姓的一些思維,和時下的社會環境,不能一味的去剔除某些異味。
事實上,復漢軍士兵現在對於一等兵、二等兵接受的就很快很自然。並且很快的將之推廣擴大化,比如軍中的勳章,就慢慢被士兵們自己按上了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四等功的稱謂,而不再用金質勳章、銀質勳章來形容。
而‘士’這個字眼也很容易被官兵理解,士兵麼。一樣分三級,稱呼上就不用一等二等了,而用’上中下‘。在解釋裡,將軍府用‘自古以來’詮釋,就是華夏人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候就已經有這麼的稱呼了。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而且上中下等級清晰明瞭,不存在任何疑慮。
至於‘校尉’,若是按西方的軍銜體系看,那就是校級軍官,是軍隊裡的中層。
將軍府的設定是:加號校尉,左校尉、右校尉。
陳二寶現在的軍銜就是校級軍官中最高一級的加號校尉,他的‘號’是橫野,橫野校尉。除他之外的將軍府幹將中都是左校尉、右校尉,這事兒左為尊也很容易理解。
整個復漢軍裡,唯一被授為‘將軍’軍銜的只有陳鳴。這也是將軍一級中最低的一等。
自家長輩最懂得自己的孩子,陳惠對天發誓,他的寶貝兒子從來沒學過兵書策問。但在復漢軍的崛起過程中,陳鳴成為了戰神的化身,百戰百勝。連陳惠自個都用‘天生’這個詞來形容這件事,陳鳴在打滾河之戰的時候,形勢比現在的郾城戰場更有風險性,陳惠卻覺得內心穩穩地。他就是放心,覺得陳鳴不會打敗仗。不像現在將軍府的這些‘校尉’們,打防禦作戰時,他還能安心等待;打野戰和進攻戰的時候,則總是出亂子,那少則五六個,多則一二十的營頭,他們就是捋不順溜,調兵遣將的時候手忙腳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