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南方諜影(第2/2 頁)
認為,世族高門天生就應該世世代代的享受尊榮,而不應該被替代。
很多契丹、女真貴族對消亡的漢家世族津津樂道,緬懷不已,很有一點兔死狐悲的意思。
這就是為何金章宗的李元妃,還會假冒隴西李氏的郡望,編造隴西李氏的出身。
因為這麼幹,的確能為李氏外戚塗脂抹粉。
不過,李桓的確是隴西李,如假包換。
所以,耶律寅孃的得知李桓是隴西李氏出身,對他的評價又高了一個臺階。
而且,她也不懷疑李桓說謊,甚至覺得本該如此。
“李小郎君為何不嘗試科舉入仕?以郎君之家傳,進入官學不難。”耶律寅娘試探著說道,心中起了招攬之意。
她能看出,李桓不是官學生。
李桓道:“大娘子高看在下了。我可是漢人,科舉何其艱難?就算僥倖進了官學,也不過蹉跎半生,還不如胥吏。”
漢人在金朝考科舉有多難?
大才子元好問,天資聰穎,才華橫溢,可他考了二十年,六次落榜,直到金朝快滅亡了缺乏人才,才讓他考中進士。
就算考中進士的漢人,也往往多年無法遷升,絕大多數都是當一輩子小官。
比如元好問的父親元格,倒是考中了進士,卻至死都是縣令。
金朝仕途的主要渠道,是門蔭、薦舉、世襲、軍功,主要對女真人開放,渤海人次之。
進士官員反而不是主流。就算其中的佼佼者,也是女真科進士,而不是漢科進士。
至於武舉…不好意思,只允許女真人和渤海人考,漢人和契丹人都沒資格。
耶律寅娘也不由微嘆一聲,“我明白了。朝廷對漢人猜忌太重,漢人入仕的確艱難。其實,契丹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契丹人起兵反金之後,金朝就失去了對契丹人本就不多的信任,同樣對契丹人大加猜忌。
受到重用的契丹人寥寥無幾。她這一家,已經是極少數的幸運者了。
漢人和契丹人,在金朝就是難兄難弟。
耶律寅娘想了想,“如果小郎君願意去中京,我倒是可以請求阿兄,幫小郎君走走門路,試試運氣,看看能否謀取一個吏員。”
“若是先父還在世,就算入流的品官,也不是不可能。”
她沒有把握,不過這也是報答李桓的一種方式了。
在如今的大金,吏員出身也不錯。按照金格,吏員也能升遷成為官員。官和吏之間,不像宋人那樣涇渭分明。
“那就謝過耶律娘子了。”李桓哪裡會拒絕?
“說來也巧。在下不久之後,剛好要去中京。”
雖然雲裳決定騙取官位,但能不能成功還是個天大的問號。有耶律寅娘幫忙,哪怕最終撈到一個吏員,也總比沒有強。
李桓吃慣了編制飯,沒了編制還真不習慣。
耶律寅娘嫣然笑道:“那好的很。過段時日,我也要返回中京,到時大家可以同行,路上也有個照應。”
“你跟我一起走,路上還能借用驛站。”
從關中回中京迢迢兩千餘里,要一個多月才能到。這一路上沒那麼太平,多幾個人同行,當然更安全。
李桓當然也巴不得。有耶律寅娘這個高官千金,他就能蹭驛站了,不知省卻多少事。
待到李孝真等三人將蔡家八賊的屍體掩埋,李桓就拎著一羊皮袋的贓物,帶著耶律寅娘回到官道。
“哎呀四郎!”雲禟如釋重負之下,不禁跺腳,“如何去了恁久才回轉!”
他一指馬車,“雲裳擔心的了不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