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第1/3 頁)
熊大縝贈給葉企孫的照片熊大縝於1913年生於上海新閘路一個書香之家,1931年由北師大附中考入清華大學,次年入物理系聽葉企孫所講課程。熊的英俊、聰明與善解人意,很快受到葉的注意。因熊與葉同操滬語,相互間又增添了幾分親密。從1933年到1936年的四年間,每年暑假,葉都帶熊到外地&ldo;遊歷山水&rdo;,開闊眼界。1935年夏,熊從清華物理系畢業,其畢業論文是葉指導的《紅外光照相術》。在葉的推薦下,熊於同年秋留校任助教,並作為葉的助手住進尚是獨身的葉企孫家中,師生情誼甚篤。
1937年冬天,葉企孫在天津清華同學會住所休養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平津淪陷,葉企孫於8月中旬隨清華大學師生秘密赴天津準備轉道南下。就在等船的時候,葉得了副傷寒症,不得不住進天津醫院治療。在治療期間,他得到梅貽琦從南京拍來的密電,令他在天津留守,組織部分人員負責接待經天津轉道南方的清華大學教職員工。葉服從了這一決定,並於10月初出院後移住在天津&ldo;清華同學會&rdo;辦公處,一邊療養,一邊主持接待事宜。熊大縝作為葉的助手隨侍左右,並出面署理食宿接待、買船票、送站等繁瑣事務。舊曆年過後,清華教職工大部分已經南下,葉的留守已無必要,遂準備赴長沙。正在這時,又聽到已遷長沙的清華、北大、南開等組成的臨時大學欲再遷昆明,葉決定稍緩行動,以便不經長沙而直達昆明。就在這個滯留的空隙,一個決定葉、熊二人命運的意外且有幾分詭異的事件發生了。
1938年3月的一天,熊大縝突然對葉企孫說:&ldo;我要到冀中區去,幫助那裡的人們進行武裝抗日,那裡需要科技人員幫助。&rdo;葉聽罷有些吃驚,便問:&ldo;是誰介紹你去的?&rdo;熊答道:&ldo;是一位姓黃的,事情緊急,我這幾天就要動身。&rdo;葉在後來的交待材料中說:&ldo;吾是不贊成他去的,但因事關抗日,吾無法極力阻止,也沒有什麼理由可以阻止他。幾天後,他動身了。吾只送他到同學會門口,沒有看到帶路的人。&rdo;到了這年的端午節,熊大縝與一位北平工學院畢業生結伴來到天津找到葉企孫。師生見面,葉才得知熊到冀中後,在呂正操麾下的後勤部門工作。
呂正操原是東北軍首領張學良的副官,&ldo;七七事變&rdo;時任原東北軍改編的國民黨五十三軍一三○師六九一團團長,防區在石家莊、保定一線。1937年10月14日,呂正操率部在小樵鎮宣佈脫離國民黨五十三軍,改稱&ldo;人民自衛軍&rdo;,自任總司令,同時接受共產黨中央北方局負責人劉少奇指示,向敵後撤退,獨立抗日打遊擊。後隨著戰爭形勢發展,呂又出任八路軍第三縱隊司令員兼冀中軍區司令員、冀中區總指揮部副總指揮、晉綏軍區司令員等要職,率部在冀中地區與日軍展開遊擊戰,建立了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塊平原抗日根據地。
離奇的特務案(2)
當時的冀中軍區極需武器彈藥特別是無線電收發裝置,中共冀中軍區黨委秘密派遣地下黨員張珍(原輔仁大學助教)赴平津組織一批知識分子、技術人員到根據地,從事輸運、製造烈性炸藥和收發報機的裝配工作。張珍領命後來到北平,打聽到輔仁大學的同學孫魯以及住在北平某教會學校的長老會長老黃浩(按:據資料透露,黃與中共地下黨有來往,其子與張珍同學),孫與黃又找到了在天津留守的熊大縝(按:孫後來由輔仁轉到清華念書,曾與熊一個宿舍)。在孫與黃的鼓動下,熊頭腦一熱,決定放棄南下計劃,毅然決然地奔赴冀中參加抗日。熊大縝安全到達預定地點後,很快被任命為冀中軍區供給部部長,並著手籌建技術研究社,開展烈性炸藥、地雷、雷管等研製工作